一直以来,我总是在思考同一个问题,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我。终于经过一个早晨的冥想,我找到了我想要的答案。 从小时候起,我想我是没有人生导师的。家里穷,父母忙,家里的孩子只要不病,做父母的大多数是不大管的,想管也没有时间管,所以那个年代的孩子都很野。直到大点上学读书后,会识得一些字,也就从书中习得了一些做人做事的方法。这对我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因为父母亲从不跟我们做小孩的聊天谈心,他们认为只要是让你们不冻着,不饿着就行,孩子那么小,又能有什么想法呢?其实,他们却想错了,那个年龄段的孩子是最需要交流和引导的。
我大概就是从那时候起,学会了看书看报,当然这些都是从小伙伴那里寻来的,只要是哪个小伙伴家里有书,我都会借来看。至于报纸,那时村干部离我家很近,我就经常在他家里翻看一些旧报纸。当然了,有时候我妈也会找他们家要一些回来家用,我也是这时候迷上看报的。我看报自然也与大人们不同,新闻之类的是不看的,专挑那些文摘之类的看。找小伙伴们借书看是我最幸福的时刻,一本本的小人书,连环画,到后来的故事书,作文书,只要是我能借来的我都是如饥似渴把它们全部看完,看完了又讲给同伴听,那时侯就觉得自己的记忆超好。
现在想来,也许在我的潜意识里认为,这些书不是我的,而是我借来的,但是我又渴望把它们变成自己的,所以我就强行的把它们记下来了。啊,那个时候的自己怎么就傻得那么可爱呢? 也就是从那时候起,书籍成为了我的人生导师。当然,那个时候的书都是好书,堪称人类灵魂的海洋。再看看现在的书,很多的都是一些不负责任的观点,只要有卖点能赚到钱,根本就没有人去理会它给社会带来的负面效应。本来我一直认为只要文字的我都认为是好的,现在我又不这么认为了,就是这样的一些垃圾书刷新了我的观点,好希望现在能写会书的文字工作者可以多留些暖心的言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