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一直是我想去的一个地方,尤其是丽江和大理,让人向往。这么多年,因种种原因,始终未能成行。今年我所在的单位将福利游定在了丽江和大理,让我很是窃喜,弥补了我多年来一直未能成行的遗憾。
我们是1月21号晚上21点多的飞机,到达丽江已经将近凌晨了。下了飞机,地接的导游带我们坐上大巴,驱车半个多小时,来到订好的酒店。因为时间已晚,我们简单地在酒店附近吃了烧烤就休息了,这样才能养精蓄税,有体力更好地享受第二天的美景。
1.茶马古道
我们的第一站,就是来拉市海的茶马古道骑马。
导游先去景点的售票厅买票,历时一个小时左右。不想骑马的人可以在四周转转,晒晒太阳,感受一下蓝天白云。我和另外一个同事没有骑马,其他人都相继骑马慢慢悠悠的向远处出发了。每个人的马都有专人牵引着,估计是养马的主人吧,其中有男人,也有女人,不分男女。
这边地处高原,早晚温差大,紫外线特别强烈,当地人黝黑通红的皮肤就是常年在高原生活的最明显的印记。
这边的马和蒙古马不同,个头小,感觉很温顺,看上去还有点小可爱。
这项骑马运动起源于茶马古道。茶马古道是指存在于中国西南地区,以马帮为主要交通工具的民间国际商贸通道,是中国西南民族经济文化交流的走廊。茶马古道分川藏线、滇藏线两路。
茶马古道源于古代西南边疆的茶马互市,兴于唐宋,盛于明清,二战中后期最为兴盛。
因康藏属高寒地区,海拔都在三四千米以上,糌粑、奶类、酥油、牛羊肉是藏民的主食。在高寒地区,需要摄入含热量高的脂肪,但没有蔬菜,糌粑又燥热,过多的脂肪在人体内不易分解,而茶叶既能够分解脂肪,又防止燥热,故藏民在长期的生活中,创造了喝酥油茶的高原生活习惯,但藏区不产茶。
而在内地,民间役使和军队征战都需要大量的骡马,但供不应求,而藏区和川、滇边地则产良马。于是,具有互补性的茶和马的交易即“茶马互市”便应运而生。
这样,藏区和川、滇边地出产的骡马、毛皮、药材等和川滇及内地出产的茶叶、布匹、盐和日用器皿等等,在横断山区的高山深谷间南来北往,流动不息,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日趋繁荣,形成一条延续至今的“茶马古道”。
今天我们所在的地方应该属于滇藏线经过的地方。它大约形成于公元六世纪后期,它南起云南茶叶主产区西双版纳易武、普洱市,中间经过今天的大理白族自治州和丽江市、香格里拉进入西藏,直达拉萨。
有的还从西藏转口印度、尼泊尔,是古代中国与南亚地区一条重要的贸易通道。
当地人将马牵进用栅栏围起来的马场里,排队等候来骑马的游客。没有排到队的人们就坐在旁边的院子里晒太阳,聊天,有些妇女忙里偷闲还织起了毛衣,绣着十字绣。
大概一个小时左右,骑马的人都相继回来了。听同事说上上下下的,马也够累的,尤其是上坡的时候,突然很是心疼这些马,庆幸我没有去骑。
2、拉市海
大概11点左右,我们来到附近的拉市海湿地公园,说是公园,其实就是拉市海。
拉市海其实不是海,是湖。丽江地处内陆,当地人为了表达对大海的向往,把面积稍微大点的湖便称之为海,故便称其拉市海。
拉市海位于丽江城西面10公里处的拉市坝中部,是云南省第一个以“湿地”命名的自然保护区。“拉市”为古纳西语译名,“拉”为荒坝,“市”为新,意为新的荒坝。
拉市海原为滇西北古地槽的一部分,中生代燕山运动时褶皱隆起成陆,至中新世成为一个准平原,随着横断山脉造山运动的发展,到上新世末至更新世初,玉龙雪山下这个准平原又分割成三个相对高差在100米至200米的高原山间盆地 ,即拉市坝、丽江坝、七河坝。拉市坝是其中最高的坝子,坝中至今仍有一片水域,湖面海拔2437米。
拉市海远看很是平静,湖面有一层薄薄的雾气笼罩着,远处的山脉横躺在湖的边缘,就像是守候着这片静谧的湖水。几只停泊在湖边的小船,绿色的船身、蓝色的湖水,远处灰色的山脉、还有漂浮在湖面的棕红色水草,相映成趣,堪称一幅水墨画。
我们坐在竹子做的排筏上,在湖面徐徐前行。
筏的两边围着栏杆,栏杆的里面放着长椅,我们坐在长椅上感受这风景如画的山水。阳光明媚,头顶着蓝天白云,脚下流淌着清澈的湖水,船上放着悠扬的具有民族特色的音乐,一静一动,心也跟着放飞起来了。阳光洒向湖面,波光粼粼,水很清,清地可以看见水里的水草,水草随着水流轻轻摆动。
听船夫说水深4-5米的样子,偶尔也可以看见鱼儿在里面畅游,不远处有几只鸭子在湖中游来游去,打量着向他们缓缓接近的不速之客。
喜欢划船的同事,两个人一组,体验着在湖里划船的乐趣。当然,对于北方人来说,划船最不好掌握的,是两个人的方向和节奏。否则,划向湖面容易,划回岸边就难了。
我们沿着湖绕行了一圈,将近正午,太阳变得“热烈”起来,紫外线也特别强烈,所以去这边游玩的朋友一定要做好防晒工作。
我们在附近的农家乐吃了一顿当地的特色菜,感觉还不错,色香味俱全,都是当地人自产自销的菜,粗粮和肉,吃完饭准备去崇圣寺。
3.崇圣寺
崇圣寺,东对洱海,西靠苍山,位于佛都云南省大理古城北约一公里处,点苍山麓,洱海之滨。
历史上有9位大理皇帝在崇圣寺出家,在金庸武侠小说《天龙八部》中称为“天龙寺”。
崇圣寺曾以五大重器(三塔、南诏建极大钟、雨铜观音像、三圣金像、“佛都”匾)闻名于世,但崇圣寺与另外的四大重器均毁于历代的战火及自然灾害。
2005年崇圣寺重建工程全部竣工,其所属的崇圣寺三塔最为有名。
崇圣寺三塔位于大理古城西北部1.5公里处,西对苍山应乐峰,东对洱海,距山脚约为1500米。
南336米处有桃溪向东流过。北76米处有梅溪,东靠滇藏公路。
三塔由一大二小三阁组成。大塔又名千寻塔,当地群众称它为“文笔塔”,通高69.13米,底方9.9米,凡16级,为大理地区典型的密檐式空心四方形砖塔。南北小塔均为十级,高42.17米,为八角形密檐式空心砖塔。
三座塔鼎足而立,千寻塔居中,二小塔南北拱卫。1961年3月4日,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游完崇圣寺,时间已接近傍晚,大家也累了,我们的行程也就结束了。
今晚我们就住在大理,途径大理古城,虽然不大,但也颇有几分少数名族的风格。
街头的树木依然鲜绿,没有丝毫冬天的萧条。两旁是卖各种具有地方特色的工艺品、服饰、吃食的商店,路上游人络绎不绝。
【无戒365天极限挑战日更训练营第97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