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商环境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土壤。土壤质量好不好、肥力够不够,直接关系到一个区域资源要素是否集聚,经济发展是否拥有持续的活力和后劲。以刀刃向内的勇气改良营商环境的“土壤”,深化“放管服”改革,用好“加减乘除”法解码营商环境“方程式”,为市场主体纾困解难,打造阳江营商“新样板”。
一、党建“+”足动能,注入“温度”,打好稳供保产“组合拳”
坚持把服务优化营商环境贯彻组织工作的全过程,以党员干部队伍建设为主线,推动“我为群众办实事”走深走实,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实现从“单兵作战”到“整体协作”。
加强干部队伍建设。选优配强干部,加强涉企涉商部门领导班子建设,实现班子结构的整体优化;大力培养干部,组织干部到沿海发达地区和服务市场主体一线学习锻炼,积极开展专业培训;加强干部监管,常态化开展干部违规经商办企业自查自纠。推动两新组织党建。坚持“党建做实了就是生产力”,不断探索工业园区两新组织党建工作新路径,以强化组织架构、党建赋能、平台搭建、工作载体为抓手,持续推动两新组织党建与园区发展同频共振。落实“帮企暖企”活动。发挥党员干部先锋模范作用,带着感情和责任深入企业集中走访,把党的政策宣传好、使用好。对于企业反映的困难和问题,进一步增强纾困解难的实效性,让企业真正享受到政策“红利”,以企业需求为导向,进一步增强市场主体的获得感。
二、服务“-”轻负担,保证“精度”,扮演自觉服务“店小二”
删“繁”就简。这既包括“减”支出、“减”门槛、“减”流程,更要做到“减”负担。如何做到“让企业和群众办事像网购一样方便”,关键在于各级政府的服务是不是做到位了,党员干部既要深化“放管服”改革,也要“身”入基层,让“店小二”式的服务成为自觉。
简政放权。积极提升企业便利度,优化办事流程,缩减事项审批时间,切实加强“三集中三到位”,落实“双减半”规定,实现“一个窗口受理、一次性告知、一站式审批”。通过深化应用电子证照和共享数据,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创新监管。落实“双随机、一公开”及常态化的监管,创新事中事后监管模式,推进市场竞争规范有序,探索形成信息公示、风险分类、随机联查、结果告知、联合奖惩“五环相扣”监管新模式。高效服务。出台《阳江市优化口岸营商环境促进跨境贸易便利化措施》、落实“减税降费”“证照分离”“一网通办”政策、公布行业准入“全景图”等等,阳江营商环境之优,让阳江成为营商环境发展新样板。
三、人才“×”上快车,保持“速度”,注入提质增效“强心针”
“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坚持把人才作为强市之基、创新之源、发展之本、振兴之要,把人才工作放在优化营商环境的突出位置,广纳天下英才,着力抓好后继有人这个根本大计。
完善创业环境。抓好青年创业孵化基地建设工作,引导广大青年在创业中实现就业。探索推动校企培训深度合作对接,鼓励企业放开吸纳我市毕业生就业见习,支持院校与企业联合开展“订单式”、“定向式”、“冠名式”人才培养形式,解决企业用人需求,降低招聘用人成本。解决后顾之忧。对标珠三角等先进城市,不断提升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质量,着力解决企业员工子女接受义务教育问题,对符合条件的重点企业、特色人才给予一定指标入读公办学校。坚持挂图作战。高层次人才引进培养等重点任务,实行清单化管理、项目化运行,明确任务书、路线图、时间表,形成“施工图”照图施工、步步为营,以落小落细促落实落地。
四、法治“÷”掉包袱,把握“力度”,筑牢规范有序“防火墙”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助力防范经营风险、提供高效专业服务、护航企业稳步发展,积极打造法治化营商环境,让企业甩掉包袱干事业,一心一意谋发展。
建设法治政府。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创新行政管理方式,增强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进一步健全营商环境法制体系,完善企业执法监管适用规则,营造严格规范的法制环境。规范行政执法。建立规范文明执法体系,完善各级行政执法部门执法程序,加快梳理部门监管权责清单,厘清部门监管职责,全面推开“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改革,规范市场秩序管理。增强契约精神。进一步加强政务诚信建设,预防“塔西佗”陷阱风险,发挥社会监督作用,完善社会信用监督机制,让守法诚信成为全社会的风尚。
“对企业而言,好的营商环境就像阳光、水和空气,须臾不能缺少”。近年来,受疫情等因素影响,不少市场主体承受较大压力。对此,要继续加大力度做好优化营商环境的“加减乘除”,努力让市场主体“青山常在”、经济发展“生机盎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