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结束没多久,我就收到不少考研亲友和粉丝的“哀鸿”,即使离成绩出来还有一段日子,但就像“鞋合不合适只有脚知道”一样,你考成什么样心里没数吗?
常听人形容考研党不是“悬梁刺股”也得“闻鸡起舞”。
作为一名过来人,想在这里和大家说道说道。很多时候成绩不好并不是你不够努力,而是你的方法不科学、不适合自己。
我也经常对我的学生们说,毫无章法的“苦学”不值得推崇,我们要成为一个会学习的聪明人,而不是勤奋的笨蛋。
在这里简单的列举几类我们身边常见的反面例子,希望能够对爱好学习的人有一点启发,毕竟对所有人而言,学习是一项终身事业。
01 懊恼急躁型
说到底,学习其实就是记忆。
有些人说难道不应该重视理解吗?理解当然重要,但理解也是建立在有一定知识储备的基础上的。
很多同学非常努力地记忆,但是好不容易记住的知识被遗忘后,让人十分恼火。有甚者可能会自我怀疑,造成不自信、焦躁、易怒等不良心理。
其实,在这里我要恭喜这些“懊恼急躁”型选手,遗忘并非只能带来负面影响。
在《如何学习》一书中作者提出,遗忘能过滤掉干扰信息,使大脑更专注于一件事。而且,只有先遗忘一些不重要的信息,才能提高大脑对重要信息的印象。
所以说,当我们遗忘了某些事物时,不要一味地责怪自己记忆力差、不够努力,因为遗忘是大脑的正常模式。
我们只要摆正心态,强加复习,便能克服遗忘带来的焦躁难安。
02 容易分心型
据研究表明,青少年的注意力集中的时间为15-25分钟,而成年人就算经过训练也不会超过50分钟,所以你并不需要为自己在学习中的分心感到自责。
在这里说几个学习中的误区:
1. 一成不变的“安静”要不得
很多人都认为越是安静的环境,越有利于学习,其实不尽然。
美国心理学家曾做过一个实验,把一个班的学生随机分为三组记忆单词,第一组在凌乱的环境学习,第二组在安静的环境学习,第三组则分别在两种环境中学习。结果显示第三组的同学提高了40%的学习效果。
这是因为,大脑会随着周围环境的改变对我们正在学的知识产生连接,增强记忆。
所以生活环境变幻无常,只有摆脱对环境的依赖,才能把内容记得更牢。
2. 临阵磨枪要不得
相信不少人都有过“临时抱佛脚”的经历,这样的方法或许在紧要关头管用,但是学到的内容并不持久,通常很容易遗忘。
其实分散式学习效果更好,这样的学习方式会使我们的记忆与周围关境产生更多的连接。把学习分解,一次学一点,你会记得更好。
3.被动学习要不得
很多人在学习的时候,不仅目标不明确,甚至脑海里连一点问题都没有,这是非常可怕的。
比如我们在阅读一本书的时候,带着问题去读,不仅能避免分心,还能将大脑变为“搜索引擎”,主动思考,汲取重点知识,增强记忆力。
03 盲目勤奋性
说到勤奋,想必很多人都比我有发言权。因为我就是一个经常偷懒的人,“勤奋”两个字好像从未出现在生命里。
不过还是想说一点,再勤奋也不要忽视睡眠。
我们每天都要睡觉,而且科学研究表明,人的一个睡眠周期大概是90分钟,完整而舒适的睡眠一般是由5个睡眠周期组成的。
所以我们每天的睡眠时间至少要保持在7.5小时左右。
很多“勤奋”的朋友,觉得睡眠是浪费时间,我认为,只要合理睡眠,睡觉时也能学习。
我们在睡觉,但是大脑还醒着。
在快速眼动期,大脑会把白天接收到的信息联动起来,增强理解能力;而深度睡眠时,大脑则会帮我们巩固记忆。
你可不要以为我在忽悠你,元素周期表就是门捷列夫在睡梦中发现的呢。
所以,再勤奋也不要忽略了良好的睡眠习惯。
如果晚上没有睡好,那么在白天午睡半小时到一小时也是可以补救你的记忆力的。
随着年龄的渐长,我发现其实很多人的成功都是有迹可循的,也许他们的经历你无法企及,但是他们的很多好方法我们却可以复制。
有了章法,学习就没有那么苦了。
以上只是笔者的一点拙见,如有雷同,纯属巧合,如觉徒劳,权当乐呵。
-作者-
陈小咪:文学硕士,生活中的乐天派。
白天扮演园丁,晚上用键盘抒写梦想。期待遇见你,和更美好的自己。
更多文章,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写字的喵咪酱”,90度鞠躬欢迎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