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不能变心以从俗兮,故将愁苦而终穷。
——屈原《九章·涉江》
深夜其实本不应属于我。
多年前我还是一个早睡早起的好孩子。
然而,很多事情似乎似乎不会一成不变,因为,完成这些事情的,总归是人。而人,总是会变的。
非为课业而熬夜,课业繁多的高中已逝;也非因写作而失眠,纯粹的文人大概离我越来越远。环境改变了,我们一些逼迫自己坚持的东西也许也就丢失了。
今夜因剧而慨,此为《思美人》。
见此名应该大家已知一二。
对,剧名取自屈原的《九章•思美人》,而故事情节亦是这首诗的拓展。
可能大家与我会有同样的疑问——美人为孰人?何以思美人?
在剧中的解答是:美人为山鬼,也就是身份卑微的奴——莫愁。但她是屈原心中兰泽边永生的芳草——香而不艳,雅致脱俗,且傲洁不易。
大概这也是为何导演要让山鬼出现在屈原梦中——如此脱俗且纤尘不染的美人只能寄于梦境方能得见。而莫愁虽与梦中山鬼一般模样,但终究还是成了屈原的一个梦——两人身份极不对等使得他与莫愁终究要梦中相守。他的美人是一如既往的高洁仙女。
而在屈原诗中的美人,还有所指——乃楚怀王。但我以为,始终人是人,被万人所拥戴之人尤其显现得彻底——楚怀王只能是屈原一时之美人。若是怀王一直未变,屈原也不必“思美人”。
屈原有生之年辅佐过两位君王——一位是楚怀王,一位是顷襄王。
在怀王十一年,屈原的外交活动获得了显著的成效。他曾采纳屈原“对内举贤任能,修明法度,对外力主联齐抗秦”的建议,早年对屈原也十分信任。
因为六国联盟的结成,也确实制止了强秦的扩张。这时的屈原更加受到怀王的重用,很多内政、外交大事,都凭屈原作主,这是屈原作为一个政治人物最为辉煌的时候。
一心为君为天下谋事之屈原未变,但他的美人却与他渐行渐远。
在楚国内部以公子子兰为首的贵族,对屈原非常忌恨,常在楚怀王面前说屈原的坏话。说他夺断专权,根本不把怀王放在眼里。一来二去,楚怀王渐渐的对屈原起了戒心。
善于计谋的张仪得知此事后,到了郢都,先来拜访屈原,说了一堆秦楚联合的好处,屈原则不为所动。张仪见无法突破,便又找到了子兰。
张仪告诉子兰:“拆散了六国联盟,屈原就没有什么可怕了。”离间之计使楚怀王与屈原失和,在这之后屈原便离开了郢都,到了汉北之地。这首思美人应该就是在这一事件之后的一段时间里写成的。
屈原思念的是听得进忠言的楚怀王,是不被俗尘所染的美人。
但人之所以为人,其中一个就是:人,是会变的。
楚怀王听得进屈原十年的逆耳忠言,但十年之后就不一定了,即使听得了二十年,但二十年后就还是存在着变故。总之,人还是人的时候,变故就还在。
其实,如此说来,屈原自己本身就一个美人。只是,他与楚怀王的“恋情”终究神与人的共处,不会永恒不变。
屈原能“虽九死兮其犹未悔”,一直未变,但梦中的美人终属于梦中。
真正的兰泽芳草还是会有凋零的那一刻。
且不道君王身边是非多,但在我们平常人中,可算清静,但总还有变故——比如从不熬夜的你可能今晚却搞了个通宵。这改变看似平常,却也与君王之变无异——它可能改变你一生——你可能因为通宵白天没精神,而你的精力缺乏可能让你做事时不能全神贯注,以致你有可能因为一件重要的事搞砸而整个人生乱套。
君王关乎天下,一言一行都将影响到国家。尤是如此。
而我们尚且听人谄言甚少,君王整日里被言语围攻,能一如既往地坚守内心的阵地吗?
不变的只有真正的美人。他(她)应该存于梦中。
楚怀王最终还是回归了人性——人生来就爱听好话,且多少有猜疑之心。于君王而言,这一点体现得更明显。历史上虽也有常年听得进直谏之言的君王,如李世民,如朱元璋。但他们并非没有体现过这一人性弱点,有好几次李世民想杀魏征,朱元璋也想要刘伯温的命。幸运的是,他们都有一个贤明的皇后——总归还是女人娓娓动听的话能让君王改变主意。
此两君王是勇于纳谏的代表,但也不能始终保持赤子之心,好在身边有人提醒,及时醒悟。而楚怀王身边何来提醒?最亲近的人——他的儿子,却是对屈原充满嫉妒,对屈原只有陷害——其实怀王心变也在情理之中。
然而君王关乎天下,他的错误便是天下的闪失。
前面的棋走得很好,只错这一着,楚国国力便弱,后上任的顷襄王与屈原根本不合拍。屈原在《思美人》中感叹——宁隐闵而寿考兮,何变易之可为!
一些东西改变之后将不可逆转。屈原只得以高洁之身独自迎接这愁苦。
最后他投江自尽,大概是想永远追随他的美人吧——梦中的他(她)一直未变模样。
文/许贤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