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阅读了管建刚老师的关于指向写作的阅读教学,颇有感触,个人觉得这种授课方式比较符合自己心中的语文味。不仅拎住了“人文性”,也拎住了“工具性”,而且这个工具性更能启发学生写作,以此反过来又激发读的兴趣,这种课堂模式我觉得可以尝试。
本文计划两课时完成。第一课时任务,拎清楚臧克家和闻一多先生的基本情况,让学生对而人有个基本感知。其次,关注本文运用的成语,辨形、识义、运用三位一体。第三,拎清楚作者为读者介绍了哪些身份的闻一多,记叙了闻一多先生的哪些事。第二课时任务,引导学生感知如何选材、剪裁来达到表现中心,如何让文章语言更精警。
第二课时 指向写作的阅读教学设计
导学目标:
1.把握文章内容,搞清楚文章整体结构;
2.理解本文的叙事,作者如何通过选材、剪材来表现人物特征;
3.揣摩本文语言的精警特点。
导学重点:1.3
导学难点:2
导学过程:
一、课前导入。
本文叙述闻一多作为学者和民主战士的两种身份,无论是哪种身份,“说”和“做”都贯穿始终,突出了闻一多先生是口的巨人,更是行的高标的高尚品格。为了表现这一点,作者是怎样组织材料的,我们一起去看看。
二、指向写作的三大点。
问题一、本文先说闻一多的学者身份,写了几件事?次写闻一多先生作为民主战士的的身份,写了几件事?写这两种身份的时候,作者是怎样把他们衔接起来的呢?
导学方法:结合上节课知识,学生自己总结归纳,观察段落的外在特点和内容的衔接处以及学过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过渡模式。
指向写作的阅读:通过发现本文的过渡的特点后,启发学生在写人物的多件事的时候,如何做好过渡,让写人文章有“篇感”和流畅的“衔接感”。
问题二、表现闻一多先生学者身份的时候,写了三件事,这三件事的描写有什么详略特点和表现人物性格的侧重点呢?
导学方法:学生阅读、思考探究。
衍生问题:为什么先写“学者”,后写“革命家”,这两个时期的闻一多有什么变化和共同点?
阅读分析(学生总结):
明确:前期,为探索救国救民之路潜心学术,硕果累累,后期,投身于民主运动,无所畏惧,视死如归。无论是前期还是后期,救国救民的道路不同,但殊途同归,闻一多先生都是说做高度统一的学者、仁人志士。
指向写作的阅读教学:这部分授课落脚点在学习如何组织众多材料有序有侧重点的表现人物的形象特征。材料有详略安排,材料有表现性格的侧重点。
问题三、作者臧克家是一个诗人,在这篇散文中,作者用诗歌一样的语言展现了闻一多先生的风采,你能找出两处像诗歌一样的语言进行赏析吗?并思考,这些语言有哪些特点?你可以试试。
第一、学生自由发挥;
第二、参考思考探究第三题。
指向写作的阅读教学:
1.第1.2段,语言精警的特点在于:引用和对比。
2.第3段“仰之弥高......钻得锲而不舍”,语言精警特点:用典和对偶。
3.第16段“说得真痛快......声震天地”,语言精警特点在于:短句(三字、四字组合)。
4.第19.20段,语言精警特点在于:对偶、排比、小段落,结尾照应前文。
说明:这一部教学学生要展示,教师要引导,特别是语言精警的特点要学生明确而深刻感受到,在日常作文中运用一二,本课的教学目标就算达成。
三、总结,本文值得借鉴的写作方法。
1.谋篇布局上:做好过渡衔接。
2.材料选择和剪裁:围绕中心安排详略。
3.语言文采上:对偶、对比、排比、短句、分段......
四、作业:
预写第一单元写人的作文,适当运用一些本文学到的方法,500字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