蔓海秋思

蔓海秋色▪王良忠

  会泽风光秀丽。旧时的文人学子们,根据会泽的地理风貌,评选出了“会泽十景”:翠屏春晓,金钟夕照,龙潭夜月,龙幕桃花,石鼓樵歌,温泉柳浪,水城渔笛,青龙残雪,饮虹云阵,漫海秋成。十景中,前九个风景,都属于文人骚客们风花雪月般的赏玩,唯有最后一个“蔓海秋成”,却蕴含着对民生农事的关注。

  旧时的会泽坝子还是一片碧波荡漾、蒹葭苍苍的景象。雍正年间的《东川府志》是这样描述的:蔓海在府治前,周三十余里,一望芦苇浸波,潴(水积聚)中产鱼、虾、芹、荇、菱角,土人亦贸为利。积年朽苇沉浸于水中,盘结如地,人行其上,动摇不定,以竹竿探知,深一丈五尺余,仍未见底,引出竿头,不带土泥。五六月集雨则涨而为湖,泛滥洋溢,四畔田土俱苦水害......究之蔓草,根盘虚浮,无土不可以田,古人曰蔓海,亦巧于命名矣!

  因为整个坝子一片水海,人们只能在四周坡地上种上一点庄稼,每年收获少量的粮食勉强讨生。就是这样,如果遇到大雨,蔓海水涨,还要淹没许多田地。

蔓海破晓- 崔庆坤

       雍正四年(1726年),清政府开始着手开发蔓海。黄士杰任东川知府时,他召集百姓在蔓海开挖左、中、右三道河,泄出了蔓海之水。水消田出,蔓海终于变成了桑田。原来波光粼粼的会泽坝子,成了平畴万顷,阡陌纵横,沟渠交错的良田。到了秋天,稻谷成熟,整个坝子一片金黄。当时的文人学子们,在欢欣沧海变成桑田的同时,也深深地沉醉在秋天蔓海的这一片金黄之中,他们一致公认这才是会泽最美的风景——蔓海秋成。

  对蔓海的改造工程,是以前农耕文明时期的一项壮举,就是放在今天也是一件利国利民的民心工程。这项工程完成后,原来的万顷水泽,成了几十万亩良田,造福着一代又一代的会泽人民。直到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中后期,蔓海的几十万亩田地,才在城市的快速的发展中被侵蚀得越来越少,变得越来越小。

  老一点的人们,都还记得会泽坝子原来的景象。许多地名现在提起来,还如数家珍:沙淌河,十字河,中河,小清河,锅底围等等。那时的县城很小,义通河以北就是田地。夏天,整个坝子都是绿油油的稻子。稻田里,小河里,鱼多的不得了。今天,我坐着轮椅从二环路经过,常常会停在路边,呆呆地望着曾经的蔓海,似乎又看到了夕阳下,那个一身是泥,拎着鱼篓,欢快地赤足走在田埂上的自己。

蔓海秋成-等风

  我有时会坐着轮椅,沿着曾经熟悉却又变得有些陌生的村道,走到蔓海的深处。正值金秋,水稻已经开始成熟,它们脱去青涩,变得饱满金黄。一眼望去,田野像是铺上了一块巨大的金色毯子。风儿吹来,稻浪之字形蛇一般地行走着、滚动着,稻田如海,波浪滚滚,潮涨潮落,蔚为壮观。这就是会泽十景之一的“蔓海秋成”,有诗云:“稻满堂琅坝,秋成尽炫光”。这情景让人看得心潮澎湃,激动不已。这是蔓海最美最动人的时候。

  此时的水稻是丰美的,成熟的。它们不再像青涩时一样昂着头,竞相忙着向阳光邀宠。它们低着头,像是要去亲吻脚下的土地,更像是在给辛勤抚育它们的农民深深地鞠躬。它们似乎明白,没有土地的承载,没有农民的耕耘,它们只不过是荒野里的一蓬杂草。秋天,是人们辛勤耕耘后收获的季节;是田地上的作物在春生,夏长后奉献的季节;是感恩的季节。

稻香-高升堂

  我慢慢地游走在稻浪翻滚的田间,望着色彩变化不定,聆听着果实成熟而满足的呻吟,感叹时间流云、历史变迁。以前农耕时代,人们为了生存与富足,凭着一腔人定胜天的热血,让沧海变成了桑田;而今天的工业时代,人们为了追求更高的幸福与文明,又把桑田变成了城市。历史总在演变着,社会总在进步着,只有这片土地在默默地承受着,像一位宽厚的父亲包容着儿女的任性。

  我们总是肆意妄为地挥洒着自己的激情与冲动,毫无顾忌这片土地的承受。会泽坝子从沧海变成桑田,从丰盈变得瘦弱,或许在不远的将来,田野终将消失,“蔓海秋成”亦成为人们记忆中的一道风景。我是一个念旧的人。看着眼前被城市侵吞得七零八落的蔓海,我记忆中的“蔓海秋成”总是会出现在我的脑海之中。我甚至能想象到更遥远的过去,蔓海“落霞与孤鹜齐飞 ,秋水共长天一色”的景象。我真心希望,我们能够收敛起心中的骄狂,在面对自然的时候,多一点谦卑与自律,真正做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城市的意义在于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那就不要轻易毁弃这种美好的丰富性和多元性。因为城市生活不仅关乎我们的物质欲望,更关乎我们的精神诉求。一个文明、现代的城市,理应容得下昨天的故事。

新建的大楼-等风

  令人欣喜的是,现在人们已经意识到了这个问题。会泽县政府在前两年决定退田还泽,启动建设占地332公顷的蔓海湿地公园。这是一个好的开始,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会泽的水会更清、天会更蓝。一个碧波荡漾、荷叶田田的蔓海湿地公园将出现在会泽人民的面前,届时人们又会多了一个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写于2018年11月

蔓海公园-等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五 施氏家庭首次春节团聚会 解放后,我们兄妹四人因工作原因,天各一方。各自的小家庭散居在六个...
    白云施宗灿阅读 1,631评论 0 0
  • 一 受伤瘫痪后,人生的大厦坍塌了,精神的世界变成了一片废墟。我在绝望中挣扎、呐喊,只想重回到过去的生活。却最终发现...
    等风_19cb阅读 3,462评论 4 26
  • 历史文化古城之所以独具魅力和特色,在于其地利、人杰、环境,更源于富有传承历史的文化和具有鲜明个性特色的传统。走进云...
    风定荷华阅读 3,192评论 2 12
  • 我在昭通的风里,注定是个沉默的过客;我在昭通的雨里,注定是踩不下脚印的旅人;我在昭通的阳光下,注定晒不出那么...
    椰岛晓露阅读 3,961评论 1 5
  • 地母经》是《黄帝地母经》的简称,相传为轩辕氏黄帝所著,伴随着黄帝起造的历书《黄历》和中国的文化历史一直在流传。 《...
    求真qiuzheng阅读 7,253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