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中小学生,申请加入少先队、共青团的考察中,有一项是“志愿北京”的服务项目的附加项。
别看这个不起眼的小行动,可是孩子们政治面貌申请的一个附加条件。
目前,小学入少先队还不需要志愿工时,估计以后会有。
初中生申请加入共青团,除了平时的成绩、获奖等条件外,还需要做志愿服务者20个工时。高中生加入共青团,需要做志愿服务者40个工时。
这个项目呢,不是学校组织的,是社区组织的。每参加一次,计时4小时。计入“志愿北京”小程序中。
我感觉这个活动,对于孩子们的成长、为社会服务的意识培养,都挺有意义的。
这些志愿活动,有在指定的时间去指定地点捡拾垃圾、红绿灯处站岗、去敬老院包饺子陪老人聊天、去特殊学校擦玻璃收拾卫生、扶公交站边共享单车、去马拉松现场维持秩序搬运物品等服务。
说实话,现在的人都很忙,也都活得非常自我,在快餐化的生活节奏下,关心社会、服务社会的行为,少之又少。
这项举措,还是非常棒的。孩子评先进,需要工时,那么就得父母带着去。父母也能积累工时,但是大部分时候是免费的义工。
偶尔会得到一点点小礼品,如洗手液、牙膏、洗涤灵、垃圾袋等。
现在物质生活水平提升了,家里都不缺少这些生活物品,但是去为社会服务的那片赤诚之心,还是令人敬仰的。
周末的两天,我家两个小懒虫破天荒地不用催就自己爬起来了。因为我们要去参加社区组织的"志愿北京"环保活动!
到了集合点,签到,领物品。穿上领队给我们发的鲜亮的绿色志愿者马甲,手里拿着用于捡垃圾的长夹子,这么一看,还挺有范儿的啊,像那么一回事呢。
儿子把绿马甲一穿,腰杆都挺直了!说道:“我是服务于北京的小小志愿者!”
看到后,我和女儿哈哈大笑起来。平时在小区里抬头不见低头见的邻居们,今天清一色绿马甲,活像一片移动的小树林。
捡拾垃圾的寻宝行动开始啦!
我们这些志愿者三五成群,在小区里搜寻着。刚开始孩子们专捡显眼的饮料瓶、纸屑、烟头。
捡着捡着,我们的"战利品"越来越奇葩。有人从小区喷泉水池里捞出来个生锈的自行车锁;有人在树丛里发现了三只不成对的拖鞋;最绝的是我家大女儿,居然在草坪的泥土里捡到一张2015年的电影票根!
休息时,大家围在一起"晒"成果,有食品袋、塑料泡沫、手套。
真没想到,平时小区里的清洁工打扫过的战场,我们在旮旯角落里,还能找到这么多的垃圾啊。
周末这两天,气温还是挺高的。我家俩娃搞得满头大汗,但没一个人喊累。
脏了双手,亮了心田。活动结束时,看着十几袋分类好的垃圾,再看看焕然一新的小区,心里特别敞亮。
回家的路上,两个孩子还在兴奋地比谁捡得多。小儿子突然说:"妈妈,我们明天还能来吗?那边小树林我还没检查完呢!"
我开心地一笑——这大概是最好的劳动教育了。
今天,我们穿的不仅是绿马甲,更是一份责任;捡的不只是垃圾,更是在孩子们心里种下了爱护环境的种子。
原来,让小区变美可以这么快乐,当志愿者可以这么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