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带评论的观察是人类智力的最高形式。
-克里希那穆提
细读本章之前,回顾和反思自己在此之前的表达方式,70%以上的语言是评论而非观察。
比如,就在刚刚,我对先生说:“我说卧房的窗户被风吹开了,我的话你总是不相信。”先生斜躺在沙发上,无动于衷,也没有抬头看我。
观察是非暴力沟通第一要素,不区分观察和评论,我们将倾向于听到批评,会产生不好的感受甚至逆反心理。
仔细观察正在发生的事并清楚地说出观察结果。
难吗?难!
因为,静态的语言与动态的世界并不匹配。用静态的语言捕捉千变万化的现实,确实会造成很多困扰。因此,非暴力沟通不鼓励绝对化的评论,而主张评论要基于特定时间和环境中的观察。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观察他人及其行为,不批判不指责不主观分析,是难以做到的。然而,主观评论就像是在给人贴标签,正面或中性标签会妨碍我们全面了解一个人,而负面标签的消极影响非常明显。
哪些表达方式会混淆观察和评论,如何区分,作者做了举例说明。
比如,“总是”、“从不”、“经常”、“很少”这些词出现的时候,往往表达的是评论而非观察。
再回到刚才的那个场景,我对先生说:“…你总是不相信我。”,是评论而非观察。践行非暴力沟通,我反思并即刻调整,我走进客房,对客厅里的先生说:“风太大,确实把客房的窗户吹开了,我没有听错啦,我不方便关,你过来吧。”先生走过来关上了窗,我微笑着说:“现在相信了吧?…”
先生说:“嗯,还真是的!”
然后把卧房厨房还有阳台的窗户都检查了一遍。
非暴力沟通是动态的语言,不主张绝对的结论。在特定的时间和情境中进行观察,并清楚地描述观察结果。
仔细观察,清楚描述。
继续践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