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20

P213 这是一个很重要的观念——良好人际关系的基础是自制与自知之明。有人说,爱人之前,要先爱自己。此言不虚,但我更强调人贵知己。了解自我才懂得分寸,也才能真正爱护自己。

WHAT:自我了解,或者说自我同一性的建立,在著名心理学家埃里克森的理论中被认为是非常重要的人生任务。自我了解的形成,是人们做出很多重要人生选择的基础。同时,人们也正是在不同的尝试和选择的过程中,才逐渐地认识自己,获得一种自我认同。

在埃里克森看来,自我认同的形成,并不是一种简单经验“累加”,而是“整合”。在结识了不同的朋友,尝试了各种类型的事情之后,我们的内心会更加清楚自己在交友、规划未来、寻找人生意义的时候,背后那些一以贯之的信念和价值是什么,那些在我们看来可以定义我们,或者那些对我们来说非常重要的,到底是什么。

WHY:心理学家Marcia把探索自我的过程,根据“探索”与“承诺”两个维度划分成了四种不同的状态。

第一种状态:早闭

处在这种状态中的人,通常已经“获得”了一种自我认同;不过,这种认同感并非基于自身的探索和尝试,而是基于他人,尤其是父母。他们最大的特点,便是对权威的服从和尊敬。虽然他们看似对于自己想追求的事情十分坚定,但他们的这份坚定又是十分脆弱的。

第二种状态:混乱

他们很容易就会抛弃自己曾经做过的决定,也总是处在一种“走一步看一步”的状态之中,甚至会接受一些与过去的决定截然相反的机会。

第三种状态:延缓

他们因此往往也是最能在主观上感受到自己处在危机之中的人,而迷茫与焦虑也是处在这个状态中的人最常有的感受。Marcia认为,延缓可能是四种状态中最令人挣扎与煎熬的。

第四种状态:达成

在穿越危机后,他们最终获得了对自己更清晰的认知,对某些特定的人生目标、信仰、价值观做出了“承诺”(高承诺)——认定了自己努力的方向,并且是基于对自己的了解的。

HOW:

1.勇敢作出尝试与选择

在我们还在寻找自己的阶段,尤其对于成年初显期的人而言,去做出尝试或选择,更是一个“获得”自我认同的过程——无论喜欢或不喜欢,在每一次做出尝试/选择的时候,我们都会离了解自己更进一步。

2.与他人“分化”

。想要真正看清真正属于自己情绪、认知、行为举止,我们需要努力去辨别在一些情境中,哪些是他人的要求,哪些才是我的感受;哪些是他人的期许,哪些是我真正的选择。

3.进行叙事练习

你有没有想象过,二十年后你理想中的一天的生活是什么样子?你对于这一天生活的想象越深入、越细节,越能帮你了解,你究竟渴望什么样的生活,你在生活各个方面的价值取向和偏好是什么样的。而这种了解,反过来又能帮你重新做出今天眼下的种种选择。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