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聚全民力量 筑牢国家安全“钢铁长城
国家安全是民族复兴的根基,是人民幸福安康的前提。在百年变局加速演进的时代背景下,国家安全的内涵与外延不断拓展,从传统国防安全到数据网络安全,从粮食能源安全到生物生态安全,风险挑战无处不在。新时代的“总体国家安全观”深刻揭示:国家安全从来不是某个部门或群体的“独角戏”,而是需要全体人民共同参与的“大合唱”。唯有凝聚14亿多人民的磅礴之力,方能构筑坚不可摧的国家安全屏障。
一、树牢“人人有责”意识,让安全基因融入精神血脉
国家安全教育要从“入眼入耳”走向“入脑入心”。近年来,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网络安全宣传周”等活动持续开展,通过短视频、互动游戏等新形式,让青少年理解“随手拍军舰可能危害军事安全”,让老年人知晓“转发谣言可能触碰法律红线”。当外卖小哥举报可疑测绘设备获重奖、社区网格员识别间谍行为受表彰的案例频频见诸报端,全社会逐渐形成“国家安全就在身边”的共识。这种共识,正是筑牢安全防线的思想基石。
二、践行“人人尽责”行动,用点滴微光汇聚防护炬火
维护国家安全绝非空洞口号,而是体现在日常生活的具体选择中:科研人员严守核心技术机密,是维护科技安全;农民守住耕地红线种好粮,是保障粮食安全;网民自觉抵制网络谣言,是捍卫意识形态安全。5G时代,每个手机用户都可能成为数据安全的“守门员”——不连接可疑WiFi、不扫描不明二维码、不点击陌生链接,这些微小举动正在编织一张全民参与的“数字防护网”。个体的力量或许微弱,但亿万人民的共同坚守就能构筑起“万里长城”。
三、构建“人人享有”格局,以制度创新激发参与动能
《国家安全法》《反间谍法》等法律法规的完善,为公民参与提供了法治保障;各地“12339”举报热线的畅通,让“朝阳群众”“西城大妈”成为安全治理的亮丽名片。近年来,深圳推出“国家安全积分”奖励机制,上海建立“社区安全观察员”制度,浙江开发“全民护安”数字平台……这些创新实践印证:当制度设计让群众“参与有渠道、贡献有反馈、权益有保障”,就能形成“全民皆兵”的良性循环。
国家安全如同空气,受益而不觉,失之则窒息。从守卫国门的边防战士到田间劳作的农民,从实验室里的科学家到课堂上的教师,每个岗位都是捍卫国家安全的阵地,每个公民都是国家安全链条上不可或缺的一环。让我们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共同谱写新时代国家安全的壮丽篇章!
中共集安市委组织部 (贾文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