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腊八节,清晨的申楼村,家家户户都熬起了腊八粥,在这兵荒马乱的年代,能有这样安逸生活的地方并不多,但这里算一处。究其原因,这里地处偏僻平原,既没有易守难攻的地势,又没有四通八达的交通,更不是什么经济中心,所以这里人民的生活,还算是安稳的。
但虽说安稳,在全国解放的背景下,这里的生活多多少少还是会受点影响,就比如说这集市,已经因为打仗的缘故,好久没开过了。所以这腊八粥里,配料也少了许多,同时也多了些野菜的绿色。
按照往常的惯例,早上是上坟的时候,本来的规矩,女人是不能够上坟的,但丈夫和大儿子都已经死在了河北,家里就剩下了马大姐孤儿寡母的,也其他的没办法,只能是她带着孩子来了。
挎着装了纸钱的篮子,马大姐锁上了门,慢慢向北走去,不一会儿便到了公公的坟前。跪坐在土地上,将纸钱放到坟前,拿出火柴点火,慢慢的将点燃的纸钱分开,将另一份放到了婆婆的坟上。
“爹,娘,你们要真的在天有灵,就保佑保佑我们小浩吧,不要让他再像他爹他哥那样,死在外头,我连个尸体都见不到……”说到伤心处,马大姐也哭了出来。
“娘!你看,这里有个人!”
闻声,马大姐向浩浩看去,抹了抹眼泪,站起来走了过去,“呀!这,这,这是谁啊?”只见一个穿着破烂棉袄的男子,灰头土脸的倒在路旁,苍白的嘴唇仿佛一个死人。
弯下身子,伸手在鼻子底下试了试,“咦!还活着!浩浩,快回去叫人。”
好在这里离村子不远,又正好赶上今天上坟的人多,浩浩在半路上正好碰到了唐半仙,这唐半仙本名叫唐山峰,因为早年间走江湖,学了些医术和看风水的本事,就被人称作了半仙。
半仙赶到后,简单的看了一眼说:“冻得,赶紧扶回去,热汤一灌,好就好了,不好就好不了了。”说完扶着那人便往回走,到了家里把热水一灌,就看那人终于有了反应,虽没醒过来,但脸上终于有了点血色。
“行了,你们娘俩在这看着吧,我还得去上坟呢,等他醒了,吃点东西就没事了。”
马大姐点了点头,送他出去了。回来看着眼前的这个男人,也就二十出头的模样,一身破烂像个乞丐,可脚下的一双漂亮鞋子,让马大姐看出了他的身份,这应该是个当兵的。家里出过两个军人的马大姐,当然明白逃兵的下场,看到他,马大姐不由的想起了自己的大儿子,如果没死在战场上,应该也二十多了。
想到这里,马大姐突然心生怜悯,“如果我儿没死,也是当了逃兵,那他一定是要人照顾的!难道这是公公给我的指示?”再看向眼前的军人,仿佛看到了自己的大儿子,正躺在另外的一处,不知道的地方,“那我一定得帮他!”。
“浩浩,来!”说着,把那人的鞋子给脱了下来,“把这个,拿回家藏到床底下柜子里,然后把你爹的那双破布鞋拿过来,听到了吗?”
“嗯!”答应一声,小浩便拿着鞋子跑回家去了。
仔细端详着眼前的年轻人,马大姐心头闪过一丝心疼,她不会像别人一样,见到逃兵便恨之入骨,如果有可能,她宁愿自己的儿子当了逃兵,也不愿意他死在战场上。
正思念儿子时,忽然听到那人有了些动静,马大姐连忙付下身子,问他是不是要吃什么,但那人虚弱的声音难以听清,想起唐半仙的话,马大姐也不管他要什么了,端起饭碗便往他嘴里喂,微微吃了几口,又喝了点水,那人的气息逐渐变强了起来。
“大姐,我这是到哪了?”微弱的声音夹杂着颤抖,既有劫后余生的放松,又有害怕死亡的恐惧。
“这里是申楼,得亏你是今天到的,差一天都没人看的见你。”
“申楼?离徐州远吗?”
“徐州?那可远了,咋?你家在徐州?还是你要去徐州?我可听说,那边现在正打仗呢!”
“不不,我不去徐州,远就好,远就好!”
“你说你这么大个人了,干点啥不好,当什么要饭的呢?”
“嗯?”稍稍惊讶一下,然后他就迅速反应了过来,“唉!家里人都死在了日本人手里,我一个人,又没有地,只能是乞讨度日了。”
“唉!多可怜的孩子啊,这样吧,以后啊,你在我们村住下,帮我家干活,虽然不能给你太多的钱使,但饭管够,也省的你东逃西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