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心里面都有一个关于住宅的设想。就是我们每天都要回家睡觉的那个地方。我的设想可能和大多数人有些差异。如文章标题所言,我设想的住宅应该像iphone一样,是挺酷的、有趣的。
当然,在真实世界中存在着各种约束:技术、成本、市场、外部环境等,以致于我不可能对它有具体的想象。不过,还是可以基于一些普遍存在的趋势(好比内功心法)去推导出一些大概的廊括。我重点想表达的是一些关键点,一些可能被很多人忽略了的重点。
首先要大致介绍一下目前的住宅情况:有买房与租房之分,一般结了婚的就会选择买房。有的房子买在老家,但在城市租房打工。没结婚并在外工作或是读书的一般就是租房住了,公司或学校提供的宿舍也相当于是租房。固定的租房者是月租。商务旅游的就是日租。当然,还可以做更多细分,有高低档之分,有别墅、公寓与普通住宅之分,有不同装修风格之分,有独居与混居之分,有自备家居与拎包入住之分等……
尽管是千姿百态,让人眼花瞭乱,但有一些总的演变趋势不会变。
首先是人口居住密度会逐渐变大,这个并不难理解,对比一下过去的村庄居住人数和现在万科社区居住的人数就知道了,这是一个总趋势,繁荣与人口密度成正比,除此之外结构复杂程度也会逐渐变大,相比那些密密麻麻的穷人区来说,万科社区就是更复杂的结构。它是怎么形成的呢?先是因为有人的聚集,然后因为聚集而不断分工,吃穿住行、工作娱乐、理财投资都有专门的地方。其实,只需稍微细想一下,中国30年的改革开放就是一个聚集和分工的循环。万科社区就是这么逐渐演化而成。当然,聚集与分工永不会停息(自然规律),只会朝向更大的聚集度和结构夏杂度演化。举个例子:以前的网吧都知道的就是一排排的排到头(跟学校做早操一样),然而现在你进一家网吧看看,一定是不同的包间、不同的排列、不同的电脑配置、不同的桌椅等,这就是结构变复杂了。说来也简单,它就是满足了人更细分了的需求。不仅如此,结构存在于万物之中。小到粒子,大到宇宙,都是结构而成。一块地板砖之所以能称得上好的材质,就是因为其分子的结构复杂度高。iphone之所以很美,也是因为它的元材料、组装和软件的结构都是高复杂度。科技公司经常讲的“技术创新”这个词,其实跟改进网吧是一样的,就是增加聚集度与复杂度。
第二个趋势跟时间有关(上一个说的是空间),在任何领城,每一次聚集度与复杂度的增加又会反过来加速新的变化,循环往复,越演越快。只要把时间往回拉一点,这条趋势清淅可见,我们的爷爷奶奶一辈子生活在那片土地,对他们来说时间几乎是静止的,变化很慢。但是对于一个住在北上广深的人,他们除了要努力工作外,还要不断适应变化,因为优胜劣汰加速了。一家企业、一款产品(硬件、软件)、信息知识的迭代更新都加速了。这也是为什么现在出现了一个词叫“万众创新”的原因,就是因为变化加速了。这种变化的加速会从根本改变人的居住方式,也就是现在的很多年青人对买房没那么感冒了,因为买房是那个变化不怎么明显的时代产物,如今的人们忽然发现,原来这个世界是一直变化着的,而且快到已经让人不能安居乐业了,幸福美满的生活想象开始被怀疑。据此,租房者越来越多会是一个总趋势。这里会出现的一个大的争议是:有人会说人总归是要结婚的,结婚当然要买房!但请注意现在在各网络平台上关于“开放式婚姻”的讨论也正在上演,就是说结婚这个事不一定要绑定终生的。好吧!这个话题在此不展开,不过我想说假如我所说的这两条规律是对的,那么终生合约制婚姻将成为历史,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人不愿意结婚或结了婚后离婚呢?原因很简单,我们正生处的这个世界变化加速了,仼何的绑定和占有反而成了束缚。
趋势就这两条:第一是聚集度与结构复杂度越来越高。第二条是变化速度越来越快。温馨提示一下:这只是假设,不一定对!
下面我用青年旅社举例进一步说明:青年旅社与其它住宅的不同之处就是分化出了公共客厅、洗手间等,这就是增加了结构复杂度。睡觉的地方变小了,增加了人和人的聚集度。请注意:很多人会以为青年旅舍只是旅游时才会住的地方,这是受思维习惯所限。要知道更复杂的结构必定会替代简单结构,也就是说青年旅舍式住宅会逐渐取待家庭式住宅成为居住常态。你一定还是会纳闷,结婚了住那呢?正确的解释是:随着青年旅社的出现,终身制婚姻在进一步动摇,有人只是体验了一下后又退回原位,但更年青的小朋友们会拆掉隔着的那道墙,他们会改变婚姻的游戏规则,一起有点羞答答的步入群居时代。反正我根据那两条趋势推出的结果就是这样子的。
那么最后,怎样把住宅设计的像iphone一样酷了?我设想中的就是在青年旅社的基础上继续增加聚集度与结构复杂度,替更年轻的小朋友们把隔着的那道墙也拆了。通常所见青年旅社中的居住是一排排的封闭小隔间,可能有一些简单的区分,比如空间大小,床位多少等,结构比较简单。怎样增加它的复杂度了?请试想在一层楼中先打乱它的原有结构(像洗牌一样)然后重新构造。在新的结构中,衣物柜与梳妆台被进一步分化,成了公用物品。面向室外的玻璃窗当然是越大越好,这个应该是现代建筑的基础不用多说。下面就剩睡觉那点事了:1.过去的水泥墙应该退出历史,用新型复合材料进行区隔。2.可以做成上下阁楼,就是在一层房子里做出两层。3.既有封闭空间、也有半开放或全开放的空间,如果有人睡觉不介意被看见,就可以睡在开放式空间。4.尽量的增加不同,比如:不同的室内建筑材料、床、床单、装饰、门、隔间的大小、不同的形状和颜色等。总结两点就是:尽量的增加不同;尽量的开放连通。大概就是这样子,其实仔细一想并没有什么特别的,现在的餐厅、超市、娱乐场所、咖啡馆、办公室不都是这样子在变化吗?不同之处在于睡觉是人最隐私的部分,触及到了最根本的伦理,又由于这个社会发展的太快,我们一下子还没有反应过来。但我觉得只要是人性所向,这种住宅设计一定是会大规模出现的,并且会伴随新的文化、道德、伦理、审美品味和生活方式一同出现,它会更加文明。
这就是我心中的像iphone一样的住宅。没什么特别的不同,不过是变得复杂了一点,因为复杂,所以有趣。复杂到了极致,就是人与人的高度聚集、开放和连通。
附:我在上面说了两条趋势:第一是聚集度和复杂度越来越高,第二条是变化越来越快。第一条说的是空间(结构与规则),第二条说的是时间(律动与演变)。这两条趋势不仅仅作用于物质世界,也包括了信息;不仅仅是作用于社会,而是包括了所有的自然规律(当然,对与不对是需要被检验的,并且是长时间的检验)。它十分简洁但极其抽象,用这样的角度看到的山水、人、城市、房子等任何物质都是结构,结构里面都包涵了能量(我们能感觉到美,或者说不自觉的被什么东西所吸引,就是因为有高能量,能量中的力推动自然与社会的演变),只有用这样的角度观察才能看到相对真实的世界。当然,不理解它日子也还是照样过,但如果真如我所说这个世界正在加速变化的话,那这种更加根本的角度就很重要。
趋势和规律都是些很空洞的话,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是有各种力量相互约来的,如技术、成本、市场、外部环境等,以致于所有的变化都是一点一点的发生,步子迈大一点都会扯着蛋,所以要是从现实的层面去解决问题的话须考虑各种因素,这个就不多说了,说了也没用,它需要各专业领域的人合作才能解决问题。
关于婚姻也是一样,它的变化也是逐步的,我预测终生制婚约大规模的结束可能需十年以上的时间,只可怜到时侯我已人老珠黄、性功能哀节了。
你竟然相信我的预测!你太天真了吧!
文:谢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