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川王利珍坚持原创分享第50天
今天早上的晨读六点半《熙琄叙语》,刘老师提到了一个词:习得性无助。
为什么有的孩子会出现很多问题,并且很难改变,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的习得性无助。总是被忽视,总是失败,总是得不到认可,慢慢的孩子就会产生我是不行的,我是不能把事做好的,我是没有能力的,如此这般的心理。
“习得性无助”是美国心理学家塞利格曼1967年在研究动物时提出的,他用狗作了一项经典实验,起初把狗关在笼子里,只要蜂音器一响,就给以难受的电击,狗关在笼子里逃避不了电击,多次实验后,蜂音器一响,在给电击前,先把笼门打开,此时狗不但不逃而是不等电击出现就先倒在地开始呻吟和颤抖,本来可以主动地逃避却绝望地等待痛苦的来临,这就是习得性无助。
注意这句话:总是逃避不了。实验中的狗总是逃避不了电击。他就不再逃避。
“害怕悲剧重演,我的命中命中,越美丽的东西我越不可碰。”王菲这句经典的歌词,是习得性无助的经典心理表现。
生活中可能有很多的人,正在经历这样的体验:发现自己努力了很久,但却始终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因此,你们开始感到无力抵抗某种“影响命运的力量”。当你开始相信这种“命运”,便会开始觉得虚无,不再乐观,仿佛一切努力都是无益的。
那么在家庭教育中,如果一个孩子总是逃避不了被家长、老师批评指责的那个圈儿,会怎么样呢?“破罐子破摔”。
一定要记住成功会催生更多成功,失败也会催生更多失败。如果孩子已经失败很多次,那就需要很多次成功才能让他们克服失败的挫败感。让孩子尝试一些小的、简单的任务,并给出示范或详细地指导,让孩子不断尝到成功的“甜头”。
但是重复的成功还不够,要训练孩子积极的思考方式。家长可以帮助孩子寻找失败的原因,在这个过程中,帮助孩子树立一种积极的心态,让孩子明白失败是可以改变的。
焦点疗法关注正向,关注一小步的行动,就是克服习得性无助的良方。
每天发现孩子身上哪怕一点点的闪光点,赞美他,鼓励他,欣赏他。让孩子感受被看到,被重视的感受。那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呢?
想想我们作为一个家长的成年人。你可曾因为谁夸赞了一句而倍感欣喜,一天心情大好,做事效率倍增。回味一下,那是不是一种特别美妙的感觉呢?你有没有因为他夸赞了你,你从而喜欢和他交往,他说的话你也愿意听,建议也愿意接受呢?是不是关系从而就更融洽呢?
关系好了,一切都好说。关系好了,叫我干啥我干啥;关系不好,叫我干啥我偏不干啥。
关系的建立,从看见你的好开始。
打破孩子习得性无助的怪圈,从看见孩子的好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