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里忽来了兴致,便起身走上大街来寻酒喝。传说诗仙李太白出蜀川行至眉县,尝过此地所产美酒后诗兴大发,遂写下千古绝唱《蜀道难》。酒成就了诗文,诗文又成名了美酒。“太白酒”一名,由此而来。
此地距眉县不远,当有此酒。
可是,接连走过几家商店,寻访不得。夜深深,已至打烊时分,我只好错过原路返回,想着试下运气再探几家商店。
角落处,闪闪的“超市”招牌将我引入此店:
看起来没有准备歇业的意思。这家极小的店铺将原本就有限得可怜的空间利用到了极致:不足半间房大小的屋子里竟有序地放置着五副货架,将本来窄瘪的空间挤得更是狭小。货架之间的过道,通行一人都显得困难。
“需要点什么呢?”未等我询问,老板笑脸相迎。
我告明来意,店老板引我到酒类专区,也就总共七八瓶,三两种的样子。
“咱们店里也没有太白吗?”
“实在是不好意思啊,没有您要的这种酒啊。”店家笑着回复。
“咱们店里有牛二,也挺不错的,要不您也尝尝?”未留意,老板娘搭话了,也很是热情,让人不好意思拒绝。
我只好苦笑:“就是专门寻找太白的。”
“那行,下次我们一定买来这款酒,期待您的下次光临。”
之后的日子里,我便常常到此店光顾,也渐渐知晓了这对年轻夫妇的苦衷:
靠里的墙上端正地贴着大大的红双喜剪纸,很新,也意味着他们新婚不久;角落处竟有一门,有时开着,可以看见里边放置的一张小床,那便是他们的卧室,讲得雅一些的话,又名洞房;对了,他们还有一个小孩儿,常常见妇人怀抱,喃着歌谣哄其入睡;男子做饭时总要扯出一条长长的电线,将一红色的小锅放置店门之外,再掂起一桶水将锅加满。
我爸说,这是漂泊之人的标配;我说,这是他们的厨房,也是他们的生活。
我也想起居住地对面的那间房社,一对年轻的夫妇、一个七八岁的小孩、一间小小的每次做饭都能弄得满屋子乌烟瘴气的租来的房子,这是他们的厨房也是他们的卧室还是他们现实中的家。还有,那家一直以来惨淡经营的名为“爱情麻辣烫”小饭店。
我猜想,他们多数是没有高学历和高文凭的,所掌握的知识也不会太多。有时候你很难想象,就如靓仔一般仪表堂堂那些的帅气青年,竟然是不会使用拼音打字的漂泊惯客。
我又想,这一对又一对的青年男女,应该都算得上是不幸的理想主义者,他们也都想念过拥有彼此后的美好生活,却在终于拥有彼此之后皆在这不饶人的现实面前少了些自在;他们又都是幸运的,因为还有爱情始终相伴,在他们失落之时聊以慰藉,好鼓励他们继续向前。
可是,我也知道,在那个小小的店铺旁边,十几米距离外,位置显眼的地方,是一家面积宽敞、装饰气派、货物种类更多更齐全、人脉和市场更广泛的另一家店。
春节到了,店主该不是本地人,那家店已早早关门歇业;这家店却依旧开着。当然,他们也不是本地人,但就是开着,说不出个为什么来。
我不由得想起来一句话: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
没有嘲讽,只是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