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足球一样,面条起源于中国,考古学家努力挖掘的4000多年前的一碗面条证实了这一点;早期叫汤饼,经过不断改良而成今日之面条。和足球扬名海外不一样的是,虽然意大利面、日本拉面也小有名气,但真正将面条发扬光大的还是中国人。博大精深的中华饮食,将小小一个面团揉搓牵引,佐以各地的物华天宝,而成炸酱面、牛肉面、担担面、热干面、阳春面、担仔面、油泼面、大排面、臊子面……。从星级酒店到街头巷尾,芊芊玉带完美的链接着阳春白雪与下里巴人。
我十分爱吃面条,无论是炝汤的、打卤的、炒的、拌的,只要是面条就能让我撒欢。
我从小就爱吃面条。记得很小的时候,我家附近来了一家四川人,两夫妻带着3个孩子,就在车站前简单搭了个棚子,摆了几副桌椅板凳,开起了担担面馆。记忆中他家的特色是三口永远开着的大锅,一口锅里沸水翻着白花,面条下入锅中,老板用长长的筷子反复搅动,分分钟就挑入碗中,接着又从第二口锅里舀上一勺煮得红红的汤汁,里面还会有切成小丁的榨菜,最后从一锅黝黑的锅中捞出一枚同样黑黢黢但绝对入味儿的茶叶蛋,随手抓些碧绿的香菜撒在面条上,真是红汤玉面,青翠之间,热气蒸腾,人间美味。每当我馋毒发作,就会不住央求母亲,母亲被我磨得没办法,才不得不递给我一个小盆和5毛钱,让我买回两碗面条当做一家三口的伙食。茶叶蛋总是让给我吃的,每次我也都吃得满头大汗小肚溜圆。他们家的面馆一直开了20多年,店面也从破棚子换改成了大店面,听母亲说这家人已经在我们的小城扎下根,购置了几处房产,两个儿子也考学离家了。几年前我回家时特意去了一次他们家,桌椅板凳仍是破旧,老板娘依旧坐在一锅茶叶蛋旁加茶蛋兼收款,大女儿继承了店面,张罗着来往的客人,虽然添了炒菜,但主打还是担担面。一碗面条端上来,模样依稀从前,但却永远尝不到记忆中那么美味了。
小时候另一个让我怀念的面条当属牛肉面了。那时我上小学,中午离家远没法回家,午饭就在学校附近自行解决。有一次发现新开了一家加州牛肉面,馋虫牵着我走了进去,好家伙,一碗牛肉面两块五,当时对我来说可不便宜!可最后我还是咬牙决定尝尝,谁让好这口呢。满满一大碗面条,浓浓的酱香味汤汁,大块软烂的牛肉,加上点儿陈醋和辣椒油,吃得我这个过瘾,最后连汤都没剩下,全都装进了肚子。敢情,两块五那,汤也不能浪费!当我打着嗝往学校走的时候就发下宏愿,将来当上大官有了钱,天天都来这吃牛肉面。隔了几天攒够了钱又去了一次,老板没想到这个汤都喝干净的小胖子还能再来,也是非常高兴,在面条端出来后竟又抓了一把牛肉撒到面条上,吃得我直剔牙,心里想着得了三好学生在全校同学面前接奖状也就是如此吧。之后我每次去吃老板都会给我加码牛肉,幸福得我不要不要的,只可惜我没能坚持太久,因为两块五实在实在是太贵了。小学毕业后,父亲出差带我去了一趟吉林市,在大城市里吃了一碗美国加州牛肉面,那时已经涨到10块钱一碗了,还不加肉,吃得我意兴阑珊,总觉得肉和面一样多才是牛肉面的真谛。
我爱吃面,和母亲的手艺脱不了干系。夏天到了,太阳把柏油路面烤得发软,热浪再升上来,蒸腾着路面上的一切行人,不仅仅让人汗流浃背,连喘气都会觉得热,更别提吃东西了。这时候,母亲常常会做她拿手的手擀面了。白面稍加点盐,和上清水,在她手里反复揉搓,很快变成面团。稍稍醒一小会,神奇的时刻到了!母亲会取出一根大的擀面杖,比平时擀饺子皮的要粗上很多,先往桌子上撒一把面粉,把面团简单擀成厚面饼,再在面饼两面都洒满面粉防止粘连,用擀面杖将面饼边赶边卷到擀面杖上,同时将卷起的面饼向擀面杖两面均匀拉抻。只几个来回,厚厚的面饼就被擀成了薄厚适中的大片。用刀简单切片,大约小手指宽,不用太细,下入烧好水的锅中,滚2个开就捞出,放到盛有凉水的盆中,反复漂洗2、3次后盛入大碗,来一勺东北大酱炸的鸡蛋卤或肉卤,一把黄瓜丝,一把香菜末,大功告成。吃到嘴里,面条劲道拔凉,酱香十足,是消暑的最佳美味。前前后后不过一小时,母亲做得行云流水,我吃得呱呱打嗝。不过,长大后我自己尝试了很多次,却发现擀面条并不是那么轻松,往往是手掌压得通红,面饼粘成一坨,只有肉卤还做得还说得过去,看来我的花拳绣腿还得经常磨炼才是。
对我来说,面条不仅仅是美味的奢侈品,更是生活的必需品。因为工作原因,我经常早出晚归,常常晚上8、9点钟回家时还饿着肚子。无论多晚,父母都会为我准备好热乎的饭菜,特别是我爱吃的面条。虽然我他们说了很多次,晚上太晚了,不用管我,我自己简单煮点方便面就行,可父亲、母亲却执着的不肯去繁就简,面条是新鲜的切面,先用小砂锅熬煮骨汤或肉丝,再加上多种时蔬,面条需另取一锅煮至八分熟后再捞至砂锅中以保证汤清而不粘。我不忍心看着父母半夜还为我操劳,在多次劝说未果下,只好推说他们煮的面条难吃,或咸或淡,或软或硬,不让他们管我,可每次我晚归的时候,父母仍是乐呵呵的忙碌在厨房中,之后端出一碗砂锅面对我说,你尝尝,这回一定好吃。有一次初秋的晚上,接连几天的小雨把气温连同心情都淅沥到最低点。半夜10点多,我拖住疲惫的双腿挪回了家,妻子哄着孩子已经睡下了,母亲可能因为劳累也睡下了,只有父亲仍在等着我。见我回来,立刻开火,一边煮面条,一边热着不知煮了几遍的砂锅。我照例和父亲说让他休息,我自己来弄,可他只默默的说了声“你先歇会,一会儿就好。”我疲惫的蜷在桌前,无聊的翻着手机,看着朋友圈中的同龄好友们不畏雨夜寒冷,仍在大大小小的酒桌旁涨红着脸,兴高采烈的摆着POSE自拍,心中一阵酸楚。来到这个城市打拼十余年了,我努力攻读博士学位,不断提高专业技术,可不善交际的我并没有获得比别人多的机会。让我不禁怀疑,自己的这些努力和汗水真的有意义吗?不一会儿,一碗热腾腾的砂锅肉丝面端到我面前,望着埋头吃面一声不吭的我,父亲轻声说:“工作慢慢来,身体最重要。吃完了东西放在那就行,不用收拾,早点休息。”简单几句话随着热力流遍全身,是的,也许明天会不一样。
或许习惯也可以遗传吧,女儿今年四岁了,也是面条的忠实粉儿。每次我和妻子带她出去玩儿,吃饭的时候我问她:“今天爸爸请你吃大餐,你想吃什么啊?”女儿总会无视母亲的建议和眼前琳琅满目的饭店,开心的大声说:“面条!”妻子每每无可奈何的迁就我们父女俩,陪着我们开心的吃着面条。小家伙人虽小,筷子用得很溜,挑面条一点儿都不费事。这可能也算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吧,真心希望小家伙的将来能继承更多的东西,不仅仅是从我这里。
面条是独特的,几乎中国每一个地区都有其代表地域特点的面条;面条是包容的,芊芊玉带,可蒸可煮,可拌可炸,可以调和包裹苦辣酸甜各种味道;面条是美好的,它代表了健康、长寿,代表了说不尽的祝愿;最重要的,面条是好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