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冥想的关键在于它是很难量化或者评判的。
❤️不存在什么好的冥想或者坏的冥想,只有觉醒和不觉醒、分心和不分心之说。
❤️相信你自己的体验,不要光依赖别人的观点。
❤️当你刚开始坐下来冥想的时候,感到有点焦虑或不安是很常见的。
❤️从身心上体验心灵的这种动态才是符合规律的做法。
❤️要记得给心灵以空间,要记得容许它按自己的节奏进入自然的安定状态。
❤️从一开始就把自己的冥想体验记录下来真的会非常有用。
❤️我们每时每刻都在改变,而当你清楚地明白这一点时,你就很难再固守某一种固定的自我看法了。这带来的结果是,你会感到更自由,会觉得不再有必要沿袭同一种习惯性的模式,不再执着于某一个特定的身份。
❤️在这些建议中贯彻始终的主题,一是觉醒,二是对自己和他人的理解。要义是培养适度的好奇心:观察、留意自己生活的各个方面——行为方式、说话方式、思维方式。请你记住,冥想不是致力于让你变成别人,而是让你与当下的自己自在相处。
❤️你如何看待自己的生活并不影响冥想的有效性,但合理选择看待生活的角度会让你对负面思维模式更加警惕,从而避免深陷其中。正是这种不断增强的觉醒为我们做出持续的改变提供了可能。
❤️并不是外在的事物给我们带来了最大的麻烦,而是我们心灵里面的事物给我们带来了困扰——幸好,心灵里的这些东西是可以改变的。留意视角在每时每刻的转变,这会为你的日常冥想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想要通过冥想修习获得更大的快乐,那么把自己的失望发泄在他人身上是不可能得到平静清澈的内心的。因此,巧妙而小心地与别人交流是我们获得头脑空间的关键。这有时意味着我们要更有克制力、更有同理心、更能洞察自己的人际关系,或者三项都必须做到。
❤️无论你多么善待他人,有些人总会挑出刺来。在这些情况下,你几乎一点办法都没有。努力用同理心去理解他们,并辨认自己心中相似的心态,会起到一定作用,但是如果有人始终对你不友好,那你最好还是保持距离。
❤️有些人对自己生活中一丁点的困难都会再三强调,却几乎不曾花时间去回想自己的幸福时刻?之所以会这样,部分原因在于:幸福是“我们本来就应该得到的”,而一切不幸福都是错的或者不对的。
❤️抽出点时间去感恩,这种想法可能在有些人看来有点荒唐,但是如果我们想要获得更多的头脑空间,这是必备的。在对自己拥有的东西培养出更多发自内心的感恩之情后,我们会开始更清楚地看到,那些人的人生中到底缺失了什么。
❤️善良:对自己,对别人。
❤️在日常生活中修习善良反过来也会促进你的冥想。善良使心灵变得更柔软、更具适应性、更易于修习。它会创造出一种少评判、更开放的思维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