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觉得老师这个职业很神圣,教书育人,传授知识,每天见到的都是孩子生机勃勃的笑脸,人的心态也会变得年轻。
很幸运,这个暑假来到上饶鄱阳,当起了初中老师。每天的备课,上课,算是体会到了当老师的辛苦。
另一方面,这边生活条件确实非常简陋,每一天,我们自己去买菜,做饭,排队洗澡,也算是给自己的一场成人礼吧。
同时也很感谢一些孩子家长们的照顾,给我们送鱼送菜,请我们去唱歌,吃饭。更多的是体会和理解老师的辛苦!这一段经历也给我带来了很多思考和感悟!
一:小孩子是天生的哲学家
小孩子天性就是追求快乐,这一刻开心就毫不掩饰地放声大笑,下一瞬间摔倒了很痛,又哭哭啼啼抹眼泪。痛过了,泪还没干了,又可以嬉笑打闹,继续奔跑。
我们常说要有“清零心态”:每一天都是新的一天,不念过往,不畏将来,活在当下,微笑生活。可是又有几个人能真正地活的如此纯粹,不过分纠结于得与失。不把工作的情绪带回家,不在家里想着公司还有个会要开,在学校的时候不想着放假,放假的时候不惦记着开学,该吃饭的时候吃饭,该睡觉的时候睡觉。
难得糊涂,重获一颗童心,去探索发现,去感悟聆听。
二:教育的重要性
虽然没有在一线城市待过比较长的时间,好歹在省会南昌待过两年,来到这边,也算是能partly理解一下什么叫做“城乡差距”。
简单来说就是教育的差距,一是学校教育,乡下的孩子从初一开始学英语,城里的孩子从小学三年级,甚至幼儿园开始学英语。英语成绩一下子就落后了一大截(更不用说口语了),乡下的小书店辅导资料那么少,只有几种简单的文具。那种一对一的家教想都不要想。
还有一个是“家庭教育”,每个人的言行举止都体现了三个方面:1个人的素质 2(父母的)家教 3受教育程度。在孩子这个阶段体现的最多的还是“家教”,有些孩子很有安全感,活泼开朗爱说话,还很有礼貌,知道对老师问好,不乱丢垃圾。很明显,爸爸妈妈(爷爷奶奶)陪他们的时间很多,也教了他们要讲卫生,懂礼貌。老师也很喜欢!
相反,那些不重视家庭教育的家长的孩子,有些孩子,不管你怎么耐心地管教,他们都听不进去,不排队喝水,有什么需要直接说,老师也不喊一句,坐地上耍赖,垃圾随手一扔,踩凳子桌子,有些恶劣的还会朝人吐口水……
三:学会“独处”
以前早就知道智能时代,各种电子设备将我们宝贵的时间无数次碎片化,很难再集中注意力去学点东西。去静静地面对自己。
现在我来到了偏僻的乡下,没wifi,网速慢,一开始确实比较无聊,感觉没事可做
可是过了几天,还是觉得随遇而安挺好的,没网也有很多事情可以去,看看书,学会怎么和别人打交道,健身,练习英语听力,写作。不久就网购了好几本书过来看。有空的时候再斟酌一下要不要考研的问题。
感谢生活的每一个瞬间让我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