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丨大胯
阅读提示
- 如果你现在内心浮躁,请关闭这篇文章;
- 精简的文字虽好,但大多无用,且无可操作性,跟没学并无二致;
- 为了可操作性,本文牺牲了精简,以“车轱辘话”代替,为的是让文字穿过身体,令其有用且可用;
- 所以本文需要逐字逐句地阅读,否则难以理解文中的逻辑;
- 如果你能顺利看完并理解全文,很荣幸!我们是同一类人。
写在前面的话
昨天发布了一篇关于“批判性思维”的文章《究竟怎样正确地初步建立“批判性思维”?》,后台收到了太多的反馈。
其中最主流的疑问是:
“学习批判性思维到底有啥用?能不能举一个生活中的例子?”
特别感谢这些朋友们一路支持我到现在,我们是同行的伙伴。
实际上,如果用大白话来说:
“批判性思维”就是能让够让你成为一个“明白人”。
这就更贴切一点了。
但问题是:
- “做一个明白人”之后有什么好处?
- 究竟怎样正确地“做一个明白人”?
正文
“做一个明白人”的好处,“正规”的版本是这样的:
- 你能够给一个概念“做分析”、“下定义”。也就是告诉别人之后,别人会发出这样的感叹:“噢~~原来是这样!”
- 你能够发现别人告诉你的信息的“隐藏的前提假设”。也就是告诉别人之后,别人会发出这样的感叹:“诶~~这个我怎么没有想到?”
- 你能够避免“逻辑错乱”。也就是告诉别人之后,别人会发出这样的感叹:“晕~~我脑子秀逗了!”
- 你能够判断“信息的可信度”。也就是告诉别人之后,别人会发出这样的感叹:“靠~~那孙子骗我!”
- 你能够考虑到“不同的可能性”。也就是告诉别人之后,别人会发出这样的感叹:“咦~~还有这种操作!”
- 你能够把“视野拉高”。也就是告诉别人之后,别人会发出这样的感叹:“666~~佩服佩服!”
也就是说:
- “批判性思维”并不是一种工具,并不能够直接解决问题,而是一种让自己逻辑严谨的思考方法,能够间接地帮助我们更好地解决生活中的现实问题;
- “批判性思维”根本就不是让你不犯错,而是能够让你在犯错之后快速纠错。
如果从这个角度望过去,一个在普通人看来“毫无用处”的事实是:
- “批判性思维”根本就不能给你确定的结果;
- 所谓的“牛人”,只不过是善于把遇到的具体的问题抽象为概率问题;
- 一旦掌握了它,就能够让你对事情发生的概率进行判断;
- 进而,你就可以用判断来对大概率的事情进行持续下注。
进而,你就会发现一个看起来根本就不是秘密的“惊天大秘密”:
- “牛人”爱读书根本就不是因为想“装X”;
- 因为从漫长的历史视角来看:“看书的人”就是比“不看书的人”将来成功的概率高。
- 所以“牛人”果断会“押注”学识,而不是“不学无术”或“坑蒙拐骗”;
- 虽然谁也不能保证学了知识就一定会怎样,但是“押注学识”本来就是成功概率高的好选择。
按照这个思路,有的人就会开始抬杠了:
- “你看那谁谁谁,人家连小学都没上过,不是也成功了么?”
但问题是,这些人往往只看到了这些故事的前半部分,后半部分他们根本看不见:
- 你如果真的观察他们所说的那个“谁谁谁”;
- 等到这些“谁谁谁”有了孩子,你看他们是不是从小就鼓励自己的孩子“不学无术”、“坑蒙拐骗”?
- 这些个“谁谁谁”还不是“屁颠屁颠地”去教导孩子:从小要好好学习,多读书,长大有出息。
这难道不是“啪啪啪打脸”么?
有些人注定是不能被说服的,也永远唤不醒,说了也没用。
因为他们根本不知道:
- 什么叫“决策水平低才是能力低”?
- 什么叫“决策结果只是个概率问题”?(参考阅读:《究竟怎样正确地看待“完美主义”?》)
实际上,如果你回头一看,上面的内容不就是在用“批判性思维”来解决一个很多人纠缠不清的问题:
“读书到底有没有用?读书能不能让我成功?”
一旦考虑清楚了,就会发现一个更有趣的问题:
- “无聊的人”才会考虑“要不要读书”;
- “明白人”早就开始考虑“读什么书”了。
十年过去了,历史又重演了:
- 当年那些“无聊的人”现在依旧继续嘲讽那些“明白人”,说他们天天就知道“装X”;
- 那些“明白人”看了看那些“无聊的人”,摇了摇头,觉得他们的确“挺无聊的”;
- 然后就继续做自己的事情去了……
紧接着,二三十年过去了:
- “明白人”成功了,那些“无聊的人”开始问他们“成功的秘诀”是什么?
- “明白人”回答:“好好学习,多读书。”
- “无聊的人”回答:“切,又在和稀泥,你肯定有所隐瞒!”
- “明白人”无话可说……
因为,随着时间的推移,最戏剧性的一幕就是,“无聊的人”总是认为:
“大成功”背后一定隐藏着“大阴谋”,甚至是他们永远看不见的“大阳谋”。
但是没办法,他们就是看不见。
生活中这样的例子太多了:
- 比如,就有太多“无聊的人”拐弯抹角问巴菲特,“你的投资策略是什么?”
- 巴菲特说得很明白:“就是找到有价值的公司,然后投入大量的财力,之后耐心等着就行。”
- “无聊的人”回答:“切,又在和稀泥,你背后肯定有巨大的阴谋诡计!”
- 巴菲特老爷子也真的是“无话可说”……
2019年12月31日晚,罗振宇的跨年演讲开始了,奇妙的事情又来了:
网络上各种“无聊的人”开始说:“罗胖没有以前说得好了,江郎才尽了!”
然后下面紧跟着就是数万条回复赞同。
但是如果你回头看一下过往,会发现:
历史总是那么惊人的一致。
如果去看五年前这些人对于“微信”和“淘宝”的评价,他们同样会说:
“微信和淘宝很快就会被干掉!”
但是现在再看呢?
事实是:
总有那么一批“嘴炮达人”,天天不做具体的事情,他们最喜欢的就是发表评论。
他们根本分不清“表达观点”和“采取行动”之间的巨大差异。(参考阅读:《究竟怎样正确地“和别人谈判”?》)
因为:
- 他们根本没有意识到:“打嘴炮”很容易;
- 但是“行动起来”就很难;
- 这些“无聊的人”甚至连自己早点睡觉都控制不了;
- ……
一个“明白人”根本不会说别人“江郎才尽”,因为:
- “明白人”之所以为“明白人”,是因为他们知道成功之前必然存在一段所谓的“江郎才尽”的蛰伏期;
- 如果只看到前半部分,故意不看后半部分,这不是“无聊”,又是什么呢?
但是如果我们冷静下来观察这些“无聊的人”,会发现:
- 他们总觉得“明白人”在隐藏什么;
- 但实际上“明白人”根本不隐藏,因为在“明白人”逻辑中:这道理太朴素了,简直就是“公开的秘密”;
- 但即使是这样,“无聊的人”还是会“假装”自己看不见。
因为“无聊的人”最喜欢的就是:
从“一文不名”到“瞬间成功”的故事,直接忽略中间过程。
如果你问他们:为什么忽略中间过程?
他们会说:那多没趣,我们可等不了那么久!
如果从这个角度望过去会发现:
这也是“英雄主义”的电影为什么特别受欢迎的原因。
因为这类电影的逻辑就是:
把一个“屌丝”变成“英雄”的故事压缩到2个小时内。
这当然看起来很过瘾,因为这能够满足大众对于“短期成功”的幻想。
再深挖一步,你就会瞬间知道“为什么大多数人不爱读书”的根本原因:
即使是200页的书,他们还是会觉得:看书太慢了,竟然要看两天,太累了,我还是去打游戏看电影吧,那个“来得快”!
到头来会发现:
根本不是“明白人”善于伪装,而是“无聊的人”善于假装。
写在最后的话
不是有句话是这样的说的么:
大多数人的生活状态是:朋友圈里又佛又丧,收藏夹里积极向上。
表面上看:
- 朋友圈是他们的“外在表现”;
- 收藏夹里藏着他们的“上进心”。
但事实是:
- 这样的人偏偏最不上进;
- 因为“收藏夹”对于他们来说功能只有一个:“收藏”。
“收藏”着用来干嘛?
用来“意淫”和“幻想”。
祝近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