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寂了好久的小学群突然又活跃了,陆陆续续有同学冒出来,老班长开启了语音聊天模式,一时间叽叽喳喳的全是熟悉而又亲切的家乡话,倍感温馨。
很久没有听到如此纯正的家乡话了,我沉迷其中,听了好一会,这才开口,不曾想,我还没讲两句,群里炸开了锅,有人说:“你口音怎么变这样了,城里混两天洋气了,一点都不像本乡本土的农村人了,对得起老祖宗吗?”这突然出现的刻薄话语让我有点无所适从,更让我愤怒的是,没有任何人站出来替我说话,就好像他说的是事实一般,群里出现了短暂的死寂,我不得已只好保持缄默,切换打字聊天,发了一个哭笑不得的表情,等了一会,退出语音聊天,屏蔽了小学群。
于我而言,小学那群伙伴,是人生路上第一批朝夕相处,携手并进的好朋友。以前路窄,我们并肩而行,后来的路越走越宽,我们的经历,看法也不尽相同。君子和而不同,我尊重彼此的不一样,我并未驳斥。
但这是口音第二次让我觉得很难堪!
小学毕业那年,我从村小考到城里一个普通初中,格格不入的生活方式,截然不同的人生经历,使得我很难融入他们的圈子,我一直积极主动尝试与新同学热切交流,可他们总是让我说慢点,讲清楚点,他们表示听不懂。很长一段时间,我总是先用家乡话讲一遍,接着用普通话翻译一遍,那时候我做梦都想和他们像普通朋友一般热切交流,可换来的只是我不止一次听见有同学模仿我的口音,接踵而至的是旁人的哄笑!变声期那段时间,我的嗓音低沉而沙哑,我厌倦了别人的模仿,我变得很不爱说话!而这样的日子一直持续到变声期结束,身边的同学已经能听懂我讲的是什么了,我的口音已经很像城里孩子了,不会有谁再模仿我的口音了!
可是,我再也讲不出一口纯正的家乡话了!
不知从何时起,理想变成了离乡,这两年,我上了大学,去了更大的城市,在这里,我不舍得吃水果,生不起病,找不到女朋友,很多夜晚,一个人站在寝室阳台,看着外面的车水马龙,灯红酒绿,时常会有期待,什么时候,那发着光的大楼能有一个角落能属于我,我很想自己能够留在这,我不想回去了!即便这意味着,故乡再无春夏,只剩秋冬。
但也并不能说明,我忘本!
也许你也有过这种感受,在一个陌生的环境,最先抱成团的总是那群来自同一个小地方,有同样口音的外地人。
对于城市而言我始终是外地人,而老乡是这个城市最亲切的词汇。离家以后,我学会了小心翼翼,斤斤计较,学会了如何在这个危险的地方明哲保身,学会了冷漠。可面对老乡,面对那一口亲切而又质朴的家乡话,我总能很快卸下防备,敞开心扉,与他们坐而论道,无话不说。曾经我也很疑惑,我读了那么多书,走过许多路,认识了不少人,也开始按照城里人的模样打扮自己了,甚至近几次回家,已经不大能接受村里的很多生活方式了,我开始和我最习惯的生活背道而驰了,那是否也就意味着我忘本了呢?老乡们笑我傻,他们说:“我每次着急生气,嘴里蹦哒的,都是家乡的方言。”直到那一刻,我才意识到,无论你走过多少路,认识多少人,读过多少书,那些你曾经经历的,不管是故乡漂浮的云,流淌的小溪,还是你曾张口即来的方言,都将融入你的骨髓,成为你血液的一部分,终身无法抹去。诚如宫崎骏先生所言,哪里会忘记,只是想不起来罢了。我不是忘了我的根,我只是把故乡对我的哺育融进了血液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