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前一段时间,在网上看到了一篇文章《记账6年:我用30万买来的经验与教训》,文章内容是这样的:
2010年,网友的周围一直有种关于理财的观念:一定要理财,理财首先要开源节流,而“节流”的办法就是记账,分析自己的花销,才能更好的“节流”。网友受此影响,开始她长达6年的记账之路。
通过这6年的坚持,网友达到了当初想“节流”的目的,并且在记账中发现自己对头脑方面的投入几乎为零,对最亲的父母几个月也没有花过钱,就增加了这两方面的投入。
这本来是一个很好的事情。可是,当网友到另一个城市出差,见到了一个6年没见的朋友,她开始反思自己记账这个习惯。
朋友的消费和生活是这样的:
朋友的屋子,是在市中心与人合租的一套两室两厅,而朋友的房间,收拾的干净妥帖,东西特别少,一进去就觉得内心一片宁静。
朋友的衣柜就像巴黎女人的衣柜,只挂着几件衣服,少而精致。
再是朋友的工作,因为住的地方离公司特别近,每天下班后,朋友有足够的时间自我提升,现在的月薪是自己的3倍。
朋友的生活让网友受到了冲击,她觉得因为自己在记账上长久的坚持,长久记账的坏处彻底显现出来:不想有任何花销,或者想拼命的让任何花销越来越少。
她给自己买便宜的衣服,因为便宜便允许自己多买两件,穿的时候又觉得没有拿得出手的,即浪费钱又浪费精力,自己陷在一种恶性循环里。
而朋友因为坚持了1年记账之后果断放弃了,她舍得给自己买好的衣服,舍得让自己住在市中心的房子,舍得投资自己的头脑和技能……朋友处在一种良性循环里。
经过反思,网友得出结论,记账的好处呈现一个正态分布曲线,如下图:
在G点记账好处是最多的,再往后就开始下降,也就是坏处和教训越来越明显。
而网友自己,已经有一些记账的坏处显现出来,比如已经很怕花钱等,所以她决定以后再也不记账了。
02
首先,我特别佩服这个网友6年的坚持,将一件简单的事情坚持了6年之久。
但是她将和朋友生活、收入的差异都归到记账这件事情上,恐怖记账都要觉得委屈,这锅记账不背。
她说自己住的房子离公司很远,每天下班之后要挤一个多小时的公交就已经耗尽了她的精力,让她没有时间再去学习。而朋友因为舍得花钱,住得近,多了大把时间和精力去提升自我造成了他们在收入方面的差异。
可能有一点这方面的原因吧,但也有一些事实的不能忽视的。
首先是地域造成的薪资差异。网友说自己在老家的县城,朋友在什么城市她虽然没说,但从有哥特的专卖店可以推断出算是一个小城市。如果考虑地域差异、消费水平,薪资水平的实际差距倒可缩小一些了。
再有就是两个人执行力方面的差异。虽然网友说是因为她住得远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学习,但如果是她的朋友跟她易地而处,她朋友说不定每天在车上会听下有声书,晚上休息一下后还是会学习。要知道,真的想去做一件事情,是没有那么多借口的。
还有大概就是他们两个人消费观的不同。在他们开始记账以前,朋友舍得给自己买相对好一些的红枣,可网友面对超市特价红枣还在纠结。两个人消费习惯的不同就已经体现出来了。
03
然后,我们再来说说网友说的记账这个事情。
记账,真的只是为了省钱节流吗?
显然不是,就像网友,她6年的记账基本都以节流省钱为目的,导致了她慢慢地都不敢去多花一分钱了。
那记账到底是为了什么呢?
其实,这要分情况、分阶段来看。如果是月光族,甚至还没到月末就要向朋友借钱生活、靠网络借贷、信用卡勉强度日,那记账当然是为了省下一些不必要的开支,让自己脱离月光。或者,在理财的开始阶段,为了清楚自己的钱去了哪里,再通过分析去减少一些不必要的开支,这也是为了节流。
可是,如果是一个平时消费理性、或者是像网友一样通过记账已经没办法再去减少不必要开支的人,那就不是为了省钱了,那是什么目的的呢?
我觉得应该是优化消费结构和消费习惯,比如就像网友和她朋友做的那样。
网友在分析消费支出时发现自己没有对头脑的投入,人情往来中忽视了孝顺父母,就增加了这两项的支出,这两项支出肯定是能给她带来正面效益的,只是或多或少而已。这就是优化消费结构。
再比如说她的朋友。记账一年的时候,朋友发现:她每天买很省很实惠的东西,一个月下来也花销不少。至少比自己认为的要多。所以她就干脆买贵一点好一点的东西。然后她又发现,咦,好像买贵点的东西,也没有花很多钱啊。反而质量更好,更有自信了,也有更多时间和精力了!
这就是消费习惯的优化,也不能否认这是记账给朋友带来的改变和好处。
04
那记账的目的弄清楚了之后,是不是记账就只有好处没有坏处了呢?
不是的。这一点,我挺同意网友的观点的,就是记账这件事有一个临界点,到后来好处开始减少,坏处和教训越来越明显。
那怎么判断自己是不是到临界点需要停止记账了?
网友说,在她看来有两个标志,一个就是通过记账已经对自己的消费有清晰的认识并能做一些优化时,另外一个是已经有一些记账的坏处显现出来,比如已经很怕花钱等(特别是还处在年轻需要奋斗的年纪时)。只要有一个条件达到,那么就可以停止记账了。
第二个标志是我不能认同的,正如前文所述,“很怕花钱”只是将记账的目的单一化了。第一个标志,我挺认同的。
只是,如果将优化做为一个标志。那记账这件事情的临界点也要分阶段,比如说单身时,婚后两个人的小家、有小宝宝之后的三口之家甚至有二胎之后的四口之家以及退休之后等等,每个阶段的消费情况肯定是不同的,也是需要不断优化的。
那么如果让我加上一个标志,那应该是消费习惯已经趋于理性,购买东西不再是因为便宜,而是因为真的需要;而面对一些能让自己和家庭更好的支出也能做到合理地消费。
所以,记账看似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但记账真的跟其他很多事情一样,需要注意方式方法,需要清楚自己的目的,并分情况、分阶段做好调整才能真正发挥它应有的作用和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