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总结:
加工课第三节课,课程的难度开始初见端倪,学习内容除了完成昨天遗留的科目以外,又对第23节课的部分按钮的功能进行了学习。今天学习的内容为加工刀具,加工程序管理,加工方法以及型腔铣的部分功能。
加工刀具主要为参与加工的且常用的刀具,一般为立铣刀、球头刀、钻头、T型刀,而以上刀具的各种数据,包含对刀具的存储到刀库和调用,以及对刀柄的定义都有了系统的学习。通过创建刀具可以创建你需要的各种类型的刀具,创建并选好刀具类型后可以对道具的数据进行设置通过对道具的直径,下半径,锥角,尖角,长度,刀刃长度,刀刃,来创建刀具的各种数据参数。而自定义刀柄和夹持器可以自己设置刀具的刀柄和加持器。在完成以上过程后就可以存入刀库使用或者准备调用。
在完成以上准备工作后就可以准备编写程序了,而对于加工程序的管理需要注意管理加工工序的先后顺序,需要了解细节有在程序顺序视图下看到的工序排列顺序就是输出加工代码的顺序,粗加工精加工的顺序如果不正确将导致机床撞刀、加工仿真时也是从上到下的过程。还有就是在同一个work piece中的工作编程仿真时会先将前面的过程走完才会开始走需要仿真的部分。
而对于加工方法加工方法主要是可以集中设置加工公差和加工余量以及切削参数,但是只能在创建工序的时候先指定好加工方法,如果工序创建好了,后期更改加工方法是无效的。因此在通过拷贝粘贴工序的方式进行时,此功能的作用不大。
对于型腔铣中检查体功能的应用指定检查体,刀具会远离压板程序相对安全,不指定检查体,刀具会过切压板发生撞刀事故。因此在分析过检查体后通过指定检查体,进而设定合理的检查余量,所以加工程序会更加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