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沂源》第九季
初冬栖真观小景
周末,一天一夜的寒雨初雪,令龟缩外家中尚无供暖的人们,瑟瑟发抖,寒战累累……
无奈只能是:
绿蚁新醅酒,
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欲雪,
能饮一杯无?
几杯53°酱香酒下肚,终结束了饥寒交迫的困境。
第二天一早,冬雨洗涤之下的齐鲁生态高地,碧空如洗,万里无云,通透洁净,美得令人每每呼吸一口都感到分外的透彻心扉,荡涤心灵……
一早,T、Z两先生,就扬言是出大片的好天,于是乎赶紧约上了多姿多彩、妖娆俊秀的麻豆,就直奔被誉为“九寨沟沂源分沟”的许村。
十来分钟的车程赶到后,只见两片银杏林只剩下了光秃秃的树干,银杏的叶子虽然落了一地,但冰冻的寒雨霜雪冻成了一个蛋,麻豆再有本事也扬撒不起来了……
又转车来到瓦日铁路桥附近,往年这个时节一排排,一丛丛金灿灿的白杨哨兵,也不见踪迹,只剩下灰暗的树枝突兀的立在宽阔的天湖水岸边上,碧蓝碧蓝,水不扬波的高水面映衬下,昔日骄傲的金色白杨树,显得是辣么的灰不溜秋,沮丧惨淡……
退而求其次,大家决定赶赴安平栖真观一探究竟。
一行驱车十余里,走的沟泉、雕崖、仁里线,不到半钟头就到了沂源鲁村镇的安平村。
与许村大同小异,银杏叶几乎落得光秃秃的了,只有孤零零的几片银杏叶仍倔强的紧靠在黑黝黝的枝头,不离不弃、难舍难分,给蓝天,冻土,古树,寥落的几位远来的游客以生命的顽强礼赞!
来了就不能空手,好在麻豆善解人意、心有灵犀一点通,顶着凌冽的寒风在古色古香的月亮门旁展现着东方美人的曼妙身姿……
来到后院,前去拜访女道长胡诚贞。Z先生吆五喝六的呼唤道长,胡道长推开房门满面嗔怒的模样,二话不说就呵斥二位:把烟掐了!道观圣地不容抽烟!二位只能是悻悻然,皮笑肉不笑、乖乖地把烟掐掉!
道长在穿堂风冷吼吼的门楼子接待的我等四人,话没啦几句,就冻的尔等上牙嗑下牙,一阵一阵的瑟瑟发抖,语无伦次……
道长倒也直爽,让我们给她捐助煤炭过冬,诸位心领神会、慷慨允诺。
太冷了,赶紧告别道长,再到道观几大院落里走走,暖和暖和身子。
观古刹栖真观。 栖真观,离鲁村15里,背倚仙公山。占地30余亩,四面环山,位置绝佳,泉池溪流潺缓于侧,注入西庵河,十分清雅。
原来建筑并列三个院,三院之间有角门相通。中间正门建有门楼,红漆大门。东西两大门是月亮门,整个建筑布局合理,错落有致,建筑高脊飞檐,雕梁画栋,金碧辉煌。东院有钟鼓二楼,东西廊房,魁星阁、玉皇殿等。供玉皇、三清、三官、镇武、五祖、七真等神。中院有令官庙、奶奶殿、王母宫。供碧霞元君、王母,并附列有眼光、耳聪奶奶、送生娘娘、领生哥、催生姐和蚕姑桃姐等。西院有龙王、药王、山神、八腊、至公、火神、土地等神殿,后院是道众应用的静室、丹房等。据观内碑文记载:“至元十八年(公元1281年)明真大师无抚子刘正道,保元大师董道常,由邹平县长春观来此筹建”。经至元二十五年至民国二十五年间十二次重修,颇具规模。极盛时道众40余人,庙地120余亩,成为闻名四方的道观。每年三月三日逢庙会,大开山门迎接四方香客。商贾摊贩也届时云集而来,熙熙嚷嚷十分热闹。
栖真观东院完整,现有数幢历代石碑,砌于门两侧的院墙上;东院有一千多年的古银杏,盘根错节,老而不衰,远看非常茂盛,树枝凌空,每到秋天金叶满地。中院奶奶殿前的两株翠柏,恰似丽质姐妹,苍郁含秀。
中午,一行去鲁村一老店吃狗肉,凉肉一盘,热的一盆,农村柴狗多年老汤精制而成,味道鲜美醇香无比,风味独特,大快朵颐,老酒一碗,煎饼数个,酒足饭饱。真人间美味也。
仁者乐山观天下 图/文
二零二一年十一月九日晨一挥而就,不更一字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