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1-22日,我们开始了教练二阶段的学习,一次旅行,一段旅程。
关于ICF教练专业操守的学习和探讨有趣也很有意义。虽然专业操守是规范和保持教练行业大环境的基本要求,但发现简单的描述在不同人和场景中的解读会很不同,这其中没有标准答案,选择和结果往往依赖于教练的主观判断。一方面疑惑这”靠自觉“的方式如何能有效的进行行业规范,是否有相应的监管等作为补充;另一方面也深感初心的重要,”最有效的帮助客户成长“是我们做所有选择和判断的基础,当出现疑惑和风险时,真的需要认真审视我们的选择,回到起点。
教练与被教练的反馈展现了很多新的思考围度。听反馈:作为被教练相比作为教练者时, 在教练技术上有更多的发现;作为客户听观察员评价教练时心态很放松,观察员说出了“我”的心声,“我”也机智无比的和观察员英雄所见略同;作为教练听观察员评价时,至少有一半内容不完全认同,需要和客户求证,放下求证的结果不谈,这一过程中的情绪和立场或许是更大的发现。关注客户:在教练过程中放下自己、全身心的关注客户对谁都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但“放下的自己”确是不同的,有人的自己是喜欢表现完美的,有人的自己是担心不被喜爱的...。
关于方法:“为什么不能录音”是个很好的问题,这可能是自己的假设,并没有和客户求证过,即便真的不能录音,也可以记录并整理自己的教练过程,自我复盘和请有经验的教练帮忙复盘,归根到底,还是想不想的问题。
个人品牌的学习终究还是困惑的,“如何与客户谈钱”本就是一个教练主题,背后的原因大都不似有人所说“不自信”,背后的信念与价值观千千万。另外品牌与品牌推广以及如何进行品牌推广,还是值得深思的问题,朋友圈转发、写作分享等确实都是渠道,但是量、度以及谁来发,我想都是有讲究的事情,就像卫教练所讲,和我们的定位,以及未来我们的目标客户的接纳方式有关。
和深圳的同学们一起上课也是件有趣的事情。当两个组织在一起时,自然就有人想到了竞争,一定要感知一下哪个班级发言更积极,随着一部分成员“竞争”的觉醒,另一部分成员也开启”竞争“模式;由此忽然想起多年前的组织行为学课程,就像两个各自紧密联结的圆放在一个空间,需要很多力气形成一个新的圆,两盘沙子洒在一起,反而会分不清哪一粒来自于哪一盘,只是如果没有人排布,依然是一盘散沙,各有各的问题。
离开北京的我们,和大上海之间的距离越发的成就了我们之间的紧密,有了更多的时间和理由一起疯闹 ,KTV摇晃的时光停留在红哲笑靥如花的画面。仍是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