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天早晨,狮子醒来了。今天不同以往,它很愤怒,愤怒地地团团打转。
它开始怒吼,吼声打破了荒野的宁静,凶猛而威严。
原来,有个小野兽和它开了个玩笑:狮子睡觉的时候,小野兽在它的尾巴上挂了一张标签,上面写着“驴”。有编号,有日期,有红红的印章,旁边还有个签名……
狮子很恼火。
这还得了?怎么办?从何做起?
这号码,这印章,肯定有些来历。撕去标签?不,鲁莽地撕掉,免不了要承担责任。
狮子决定合法地摘去标签,它满怀气愤地来到野兽中间。
“我是不是狮子?”它激动地质问。
“你是狮子,”胡狼慢条斯理地回答,“但依照法律,我看你是一头驴!”
“怎么会是驴?我从来不吃干草!我是不是狮子,问问袋鼠就知道。”
“你的外表,无疑有狮子的特征,”袋鼠说,“可具体是不是狮子,我也说不清!”
“蠢驴!你怎么不吭声?”狮子心慌意乱,开始对一头驴吼叫,“难道我会像你?畜生!我从来不在牲口棚里睡觉!”
驴子想了片刻,说出了它的见解:“你也许不是驴,可也不再是狮子!”
狮子徒劳地到处追问,结果,大家都不再认为它是狮子,有的甚至说它有点像长毛狗。
狮子开始变得低三下四,它求松鼠作证,又向狐狸解释,最终也只是博得一丝同情。
憔悴的狮子变了样子,给这个让路,给那个闪道,往日的雄风荡然无存。
没过几天,野兽们就听见从狮子洞里传出了“呃啊” “呃啊”的驴叫声。
不知您是否读懂这其中寓意了呢?正文开始
孩子出生到一定年龄之后,他们会对自己进行外貌上的评价定位。美丑的概念会通过父母或者身边人的引导,开始进入孩子们的意识之中。
第一种声音:你的皮肤真黑,你的鼻子真难看,你是丑小鸭吧;
第二种声音:你的眼睛好大,你的手指好漂亮,你就像一位天使;
于是,孩子们慢慢对自己开始定位:我是个丑孩子,我是个漂亮孩子……
慢慢的,被父母定位漂亮的孩子,每天脸上散发光彩,朝气蓬勃;被父母描述为丑的孩子,走哪都低着头,细声细气。
这叫什么?这叫孩子的“自我概念”。父母帮助孩子建立了一个自我认识的印象——也就是自己对自己的评价。这个评价往往会持续一生,而且由开始的一个概念,逐渐变成后来真正的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