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密关系并不限于男女的爱情关系,只要两个人亲密到一定程度,同学、同事、朋友、家人等都可以算是亲密关系的一种。
伴侣之间的亲密关系,有时就像在黑暗中摸索,身上没有携带任何地图,罗盘或光源的探险家;有时就像一瞬间得到灵魂召唤,便一路披荆斩棘的勇者。
亲密关系有四个阶段,当开始相互吸引,踏上情感之旅,我们就会看到第一阶段的“月晕现象”。
第一阶段:月晕现象
开始和维持一段亲密关系背后的动机,其实在于需求,这些需求大都源自孩童时期未被满足的归宿感和确定自己的重要性。
伴随着我们长大,当我们开始需要伴侣的时候,便在心中描画出一个梦中情人,孩童时期的需求便是构筑梦中情人蓝图的主要骨架,把需求清单逐一输入之后,理想伴侣的形象出现了。
一旦找到有潜力满足我们需求的候选人,我们就着手将他们塑造成我们心中的理想伴侣。月晕现象,光环效应。使人分心而看不到真正的光源。
借由明说或暗示的期望,你不断向伴侣提出要求,心想如果他真的爱我,就一定会顺从。终究当你得不到满足,会感到失望甚至愤恨。
想安全度过第一阶段的方法,是“接受以及放手”,我的经验是完全做不到,所以不打算继续展开“接受及放手”的心法。于此就代表已经进入亲密关系的第二阶段“幻灭”。
第二阶段:幻灭
一般而言,在我们需求没有得到满足,对伴侣的改造计划又全都不起作用的时候,幻灭就来了。
因为当你欲求不满而愤恨时,你会重新感受小时候同样情况下所感受到的沮丧,这会让你做出和小时候相同的偏差行为,目的是要控制伴侣,并借此避免梦想幻灭。
在《正面管教》中,我们提到当小孩的归属感和确认自己重要性的需求没有得到满足时,会导致四种主要的偏差行为:
引起注意【看我!看我!看我!】
权力斗争【我不想做,你不能逼我】
报复心理【你伤害了我多少,我也要伤害你多少】
自我放逐【努力有什么用呢?反正我一点也不重要】
前两种行为目的的背后是孩子的安全感和重要性需求,而后两种则是孩子在觉得需求永远不会被满足时,被深刻的沮丧、痛苦驱使而作出的毁灭性行为。
引起注意
恋爱过的人懂的,一天可以一个样,变化可以数十种,只要你愿意,最佳导演,最佳编剧,最佳演员都是你的,走到哪里都是你的小剧场,内心的OS只是看我!看我!看我!
权力斗争
它有许多不同的面貌,冷战、避而不见、冷嘲热讽、互给白眼。权力斗争中最有杀伤力的是愤怒情绪。
怒气能够麻痹我们心中的痛,压过所有的情绪,甚至能够麻痹身体的感觉;怒气能让对方有罪恶感,进而有效控制对方的行为。我们大多数会这样表达愤怒:
攻击【火星撞地球】
情绪抽离【男人惯用招数】
被动攻击【女人惯用招】
报复心理
报复的倾向在权力斗争刚开始的时候就会出现。你会刻意伤害对方,从而减轻自己的痛苦。在报复的时候,你会得到一种快感,比如爆粗口、丢东西。要超脱自己的痛苦需要很大的努力,但借着报复来转移注意力却很简单。
想要知道你和伴侣的互动中是否夹杂着报复,看一件事就够了:如果你因为伴侣的痛苦而沾沾自喜,那么你就是在报复对方!
察觉报复的迹象,并做出改变是很重要的!想想你的初心,你和他发展亲密关系的原因难道是要伤害他吗?争吵是谁“开的头”并不重要,因为这并不是任何人的错,发生争吵是因为你内心的创痛需要治疗。
自我放逐
自我放逐就是认为自己的一切都是失败的,都是没有价值的,完全是一种破罐子破摔的状态。这一状态会一直延续到婚姻关系中,不求改变,直至彻底的失败。
解决幻灭阶段的问题,是找到处理自己痛苦情绪的方式,以及直接和对方沟通。只要我们能对自己的痛苦负责,不怪罪对方,表达自己的痛,让它浮出台面,我们就可以选择爱自己。
这里有八个重要问题能引导我们和对方做出真正有效的沟通:
1. 我想要什么?
2. 有没有什么误会要先澄清的?
3. 我表达的情绪,有哪些是绝对真实的?
4. 我或我伴侣的情绪,是否似曾相识?
5. 这种情绪是怎么来的?
6. 我该怎么回应这种情绪?
7. 情绪背后有哪些感觉?
8. 我能不能用爱回应这种感觉?
当我们能诚实回答这些问题,我们亲密关系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然而在亲密关系中,因为失败和无力感而想要放弃的这种经验,是一个清楚的指标,表示第三阶段内省的过程已经开始了。
第三阶段:内省
内省通常被看作亲密关系中最丑陋的阶段,因为你觉得伴侣不再像从前那么迷人了。你已经习惯了用一套固定的方法来对待彼此及处理不断浮现的老问题。
在这个阶段,亲密关系中的所有事情都不能让你满足,你可能会感到难以捉摸的倦怠感,无聊,过度的幻象,上瘾的行为变本加厉等,而且还觉得自己不管做什么都不能改变现状,这些无形的墙壁,会让你的生活变得十分艰辛。
停滞、死气沉沉、缺乏兴趣或燃烧殆尽的感觉是亲密关系遇到墙壁时最早出现的信号。同时,你的潜意识有无数的陷阱,而你的努力看上去好像都是白费。那么这无形的墙壁和陷阱到底是什么。
无形的墙壁:受害者监牢
史蒂芬·卡普曼,曾提出“戏剧三角形”模型,就是当你遇到一个问题时,你只能用三种身份来看待它,受害者、迫害者、拯救者。
受害者
遇到问题时,你首先会采取的位置是“受害者”。你感到恐惧、自悲自怜、抱怨,觉得自己被当成了替罪羔羊。
迫害者
心存责怪、自认优越、追求完美的迫害者会愤怒地设法逃离痛苦,于是他会把问题怪罪到别人头上。
拯救者
我们心中拯救者所做的事,就是努力地让我们处在没有痛苦也没有问题的理想境界。
案 例
如果你觉得肩膀疼,你会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找到疼痛的位置,并且按摩那里,如果严重就找医生。当你在寻求解决的方法时,你可能会抱怨一下(受害者),甚至对造成酸痛的原因,枕头或被子生气(迫害者),但你现在最关心的就是把肩膀治好。(拯救者)
拯救者最正面的态度,是除了同情受害者之外,也同情迫害者,并提供有益忠告。但许多人不明白,其实拯救者的态度才是让受害者保持软弱无助,且让迫害者得以放纵脾气的原因。
当生活中出现问题时,你可能会在“受害者监牢”里不断转换角色,在选定自己的角色后,再借助周遭的人来填补另外两个空缺。这三个角色是在不断地变化,而如果你处理不好你的婚姻的话,你很有可能会进入“受害者牢笼”的墙壁当中。无论角色怎么转变,都会给双方带来不断的痛苦。
受害者监牢中的陷阱
“受害者监牢”中的陷阱虽然复杂,但要得到自由却很简单,只要有诚恳的意向,问题就容易多了。
左右为难
“左右为难”的情形,发生在你必须在两个当中选一个的时候。问题是,不管选了哪一个,你都会觉得失去了某样重要的东西。
对家庭死忠
对家庭死忠有许多表达方式,包括你遵守的戒律、做出的牺牲、采取的信念,以及处理事情的方式等等,这些都是在你出生的家庭中形成的。
如果本着对家庭死忠来做事,你就是照着固定的模式、规则和信念在做事,这样只会限制现在的你,没有任何益处。如果不挣脱死忠观念的束缚,你就有可能把这个包袱传给你的孩子。
牺牲心态
牺牲心态就是为了家人我不得不做一些事情,哪怕我自己并不开心做这些,但为了家人,我选择牺牲自己。到这个阶段,你会开始质疑你的付出有多少出自真心,又有多少纯粹出自义务,你厌倦了牺牲的行为。
牺牲心态会以三种方式来危害你的亲密关系:第一是你会觉得自己是被迫牺牲的,因而感到愤恨。第二是为了摆脱不断牺牲的模式,你会放纵自己做出对方难以接受的行为。第三是心力交瘁,这时候你很想一走了之。
要想为牺牲模式画上句号,最好的方法就是自己负起全责,真心的付出能让你了解真正的自己。
依附情节
在你还是小孩子的时候,如果失去了父母的爱,那么你会因为失去归属感而痛苦,并且觉得是自己做得不够好。于是你就会放弃一大部分真实的自己,努力把自己塑造成你认为父母会喜欢的样子,这就叫做依附。
依附情节令人窒息的结果,在内省阶段最为明显。感到窒息的人会觉得没有自己的生活,而且很想责怪伴侣夺走了他的生活,想要推开伴侣。
想要破除依附情节,你并不需要逃离自己的亲密关系,你可以选择做真实的自己,能否面对即将到来的一连串连锁反应。在你弄清楚自己想要什么,以及你愿意接受伴侣不必当你的那个被依附的人,你的意向就能实现。
相互竞争
造成竞争的根源是你意识中的“不足”,你不相信有足够的资源可以分给每个人。如果你持这种想法,那么你就会以“不足”的观点来看整个世界,因而觉得没有足够的爱可以分给你,所以你必须打败其它竞争者才能得到你所需要的东西。争当特别的人,也会发生在你的亲密关系中。
当你把竞争带进亲密关系后,你会和伴侣不断较劲,造成你们之间的裂痕。想要结束竞争,你必须觉醒,并且诚实地面对你看待亲密关系的态度。
死亡的诱惑
“死亡的诱惑”代表的是你害怕面对更多痛苦的恐惧。也许你并不想死,但是你害怕继续面对无法改变的现实恐惧,跟想死的欲望也相去不远了,在遇到这种挑战时,很多人都会说:“我再也不想有这种感觉了,我情愿死”。
在这种状况下,不管你做出什么选择,都应该选择以生命为动机。选择了生命,希望、清晰的目标和方向感都会随之而来。
如果你发现亲密关系陷入僵局,不能或不愿意亲近伴侣,那么你必须注意到这种僵局背后的力量。“死亡的诱惑”会让亲密关系停滞不前甚至结束,也不愿面对自己或伴侣不可爱的那一面。
如果你面临的处境让你很想死,或很希望亲密关系结束的话,也请正视你所承受的痛苦。
在内省阶段,有许多的“墙壁”包围着我们,要如何才能“穿墙”呢?如何走出受害者的监牢呢?虽说亲密关系是没有公式的,但还是有一些原则是共通的:
1. 要解决问题,必须先跳脱问题的框架。你必须得突破自己的认知,先得知道自己的问题在哪儿。
2. 所有的问题,其实都是经过伪装的礼物和宝贵经验。就是当你解决了一个问题,并不仅仅解决的是洗碗或电费的问题,而是你内心需求没有得到满足的问题。
3. 你所看到的每件事,都是你内心世界的投射。
4. 每个人都有能力为自己生活中的事百分之百负责。婚姻生活本质上是你一个人的事情,是你一个人面对自己的内心,调整自己的状态,然后了解自己内心的这个缺口就能解决的事情,不要去怪罪别人。
5. 自由并非来自答案,而是来自问题。能够问出一个好的问题,能够发现亲密关系当中到底有什么问题,找到这个问题,我们就更加接近自由。
6. 没有什么问题是大到爱无法解决的。一切的东西,只要你用爱来对待,用爱的方法来解决它,就一定能够解决这个问题。
当你穿越了层层迷雾,不再盲目而能看到自己的本质时,你就会得到“启示”。
第四阶段:启示
启示的阶段,虽然很短暂,但它对一个人的生命却会造成深远的影响。
你能得到前所未有的信心和乐观态度,能得到你想要的改变,你的亲密关系也会跟着改变,它也会影响你对亲密关系对人生的看法。
启示有三种呈现方式。第一种方式,启示推动着你的力量,让你从一个阶段迈向下一个阶段,在痛苦和问题中成长。
第二种方式,神迹显现。它是你无法掌握的,你也不知道何时何地以何种形态呈现,不着痕迹,你只是要做好迎接它的准备。
第三种,让你有自己选择的力量,而不是听天由命或辛苦地走完亲密关系的前三段。
爱意-相信爱
在亲密关系中,启示对你的影响越深,你越能察觉每个问题背后的礼物与经验,了解到每件事的背后都有爱的存在,没有例外。当你离开启示阶段,启示仍然会在你心中留下深刻的印痕,让你面对困难仍能心存希望,并相信只要决心选择爱,就能度过所有的困境。
灵魂都一定会让我们了解到爱的真正目的,从而踏进灵魂关系的大门。
心态-允许
灵魂关系的关键就是允许,当然这不是要你整天呆坐着无所事事,而是要说尽人事听天命,让一切都顺其自然。如果你能够明白允许的道理,那么你所做的事就是出自灵感、创造性的想法以及启示。
如果能坦然面对痛苦而不抗拒,那么痛苦就会转变为一份礼物,让我们更有自信,更相信自己,更接近自己的灵魂自由。
读到克里斯多福的这本书,已经是我和伴侣不知不觉走过了启示阶段的时候,整整十四年的时间,每个阶段的五味杂陈,汇聚成当下启示阶段的感恩。在心间流动的暖意。
你的伴侣不是你的爱与幸福的来源。满足你的期待与使你开心不是他们的职责,但你的伴侣的确在你的生活中扮演了三个重要的角色:一面镜子,让你看见引发你关注的不舒服感;一名老师,在你探索真实自我的时候,激励与启发你,一名玩伴,开启并陪伴你一段生命的旅程。
专注心灵自由和自我成长的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