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沪AI滥用专项治理:30天清理82万违规内容,上海3家未备案企业被约谈+行政处罚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特别是生成式AI的迅猛发展,其在带来便利与创新的同時,也伴生了诸多风险,如虚假信息泛滥、隐私泄露、伦理争议等。为营造清朗网络空间,中央网信办部署开展了“清朗·整治AI技术滥用”专项行动。北京、上海作为科技前沿阵地,率先行动,其初步治理情况不仅揭示了当前AI滥用的重点领域,也为企业合规发展敲响了警钟,提出了明确的技术与运营要求。


jxh152637

一、整治瞄准这些 “重灾区”,企业别踩红线!

(一)违规功能与内容:AI 不能成为 “脱缰野马”

北京重点打击 “一键脱衣”“声音克隆” 等违规功能,微博清理 AI 换脸教程 162 条、关闭账号 22 个;上海则聚焦 “未授权人脸 / 人声克隆”,小红书、B 站等平台拦截违规信息超 82 万条。这类功能不仅侵犯隐私,还可能引发诈骗、低俗内容传播,企业若开发或传播此类服务,面临账号封禁、行政处罚,甚至法律追责。

(二)训练数据:“脏数据” 会拖垮整个模型

北京要求企业清洗训练数据,百度用 211 个权威网站的正能量数据源 “净化” 存量数据;上海督导企业规范数据爬取,百川停止使用存疑数据。若企业使用侵权、违规数据训练模型(如未经授权的人脸数据、涉黄文本),会因数据合规性问题被责令整改,还可能陷入知识产权纠纷。

(三)重点领域风险:医疗金融、未成年人是 “守护红线”

医疗金融:北京要求 AI 禁止生成具体股票推荐(智谱已落实),快手给医疗回答标注 “不替代专业建议”;上海对 33 款医疗、金融类 AI 应用开展督导,要求提升输出准确性。这类领域一旦出错,可能误导投资、延误病情,企业需建立专业知识库和审核机制。

未成年人保护:北京猿力科技对未成年人提问分级审核,仅开放教育内容;上海小米通过实名认证限制未成年人使用敏感功能。若企业未设防,让未成年人接触暴力、低俗 AI 生成内容,将面临重罚,还会冲击社会信任。


jxh152637

(四)标识管理:AI 生成内容必须 “亮明身份”

北京推动近 60 家企业落实 “显著标识 + 元数据水印” 双标注;上海成立 AIGC 标识生态联盟,小红书、B 站等完成显式标识上线。若企业未标识 AI 生成内容,会导致公众误认(如把 AI 写的新闻当成人原创),触发平台治理处罚,还可能因虚假宣传吃官司。

二、这些 “坑” 踩了就违规!企业务必警惕

功能开发坑:别碰 “一键脱衣”“无授权声音克隆”,这类功能天生违规,开发即踩红线。

数据来源坑:爬取数据前先确权!用了侵权数据、未清洗的违规文本,训练出的模型再优秀也得下架。

内容输出坑:医疗建议别乱说、股票推荐别胡给、未成年人内容别放纵,专业领域输出错误信息,轻则整改重则吊销资质。

标识遗漏坑:AI 生成的文本、图片、视频,必须清晰标注 “AI 生成”,隐瞒标识就是违规。

三、企业合规实操指南:跟着北上经验走

(一)先备案!大模型与应用 “持证上岗”

北京已推动企业完成大模型备案,上海完成 82 款大模型备案、87 款应用登记。企业若提供生成式 AI 服务,必须按《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暂行办法》完成备案,未备案就商用,会被约谈处罚(上海市对3款未履行备案或登记程序提供服务且存在风险的应用,依法约谈并给予行政处罚。)。

备案流程:准备《安全评估报告》《语料标注规则》等材料,通过属地网信办提交,经省级、中央网信办审核(北京流程需 4 - 6 个月,上海 4 - 6 个月)。

(二)强审核!从数据到输出全链路管控

数据层:建立数据溯源机制,用合规数据源(如权威公开数据、自有授权数据),定期清洗训练数据(参考百度 “正能量数据源” 模式)。

内容层:像京东新增 100 个 AI 特征敏感词、360 优化语义识别模型,企业要针对违规内容(涉政、涉黄、虚假信息等)建立拦截机制,用 “敏感词库 + 语义模型” 双重过滤。

输出层:医疗金融类回答加 “风险提示”(如快手标注 “不替代专业建议”),未成年人交互设限(分级审核、实名认证)。

(三)明标识!AI 生成内容 “亮身份”

按《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内容标识办法》,文本、图片、视频等 AI 生成内容,必须显著标注(如图片角落加 “AI 生成” 水印,文本结尾附标识说明)。

企业可参考微博、抖音的 “显著标识 + 元数据水印” 模式,技术上通过模型嵌入标识代码,让 AI 生成内容自带 “身份标签”。

(四)建机制!自查 + 共治双管齐下

自查自纠:像北京组织企业全环节自查(大模型备案、数据训练、内容审核),企业定期开展内部合规审计,覆盖模型开发、服务运营全流程。

社会共治:北京开通省级 AI 举报渠道、上海平台设举报入口,企业可主动接入监管举报机制,同时加入 “AI 安全治理联盟”(如北京的联盟),共享治理经验、技术工具(深度伪造检测、多模态溯源等)。


北京、上海的“清朗”行动只是开始,全国范围内的AI治理将持续深化。对于企业而言,这既是挑战,更是规范发展的机遇。积极拥抱合规,将技术伦理融入产品设计,不仅能规避风险,更能赢得用户信任,在日趋规范的市场中占据有利位置。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