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观转向:从“工具”到"发展”
作业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复习和预习,强化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是课堂教学活动的必要补充,其根本目的在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作业既要关注学生对具体学科知识的学习也要鼓励学生实践参与,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如鸡蛋变形记,探究湿法炼铜等等。
作业分析转向:从“随意”到“严谨”
高质量的作业建立在教师深入分析的基础之.上,但很多教师缺乏相应分析,布置作业比较随意,没有体现对不同学生群体、学生不同能力类型和不同思维水平的关心。
“一维”指向学生群体差异分析。学生的发展总是存在一定的差异性,教师要基于实践需求,对不同学生进行合理归类,以此为依据对作业难度、数量和类型进行恰当分层,使作业更具有选择性和针对性。
“二维”指向学生能力要素分析。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是学校教育的核心目标,所以教师在设计作业时,一定要打开思路,通过不同的作业方式促进学生学习能力、交往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等全面发展。
“三维”指向学生思维水平分析。每个学生在完成作业的时候,思维都应该是持续的、由低向高逐渐递进的,而当前作业为人所诟病的是只强调重复记忆和机械训练。
作业设计转向:从“割裂"到"整合”
当前学生作业负担重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很多作业是割裂的,既缺乏学科内的前后呼应,又缺乏学科间的横向关联,当作业被简单地重复叠加时,作业量必然大,学生完成作业所需的时间必然长。扭转这种现象,必须从整合的角度来设计作业。
"瞻前顾后”。作业是对课堂教学的延续和补充,是课程的重要内容。任何一门课程都有相互关联的知识体系,而不是-一个个知识散点。
因此,教师在设计作业时绝不能只针对某一课的学习,而应基于学科内不同知识的内在关联,通过作业实现学科内“前后”知识之间的综合运用。
“左右关联”。割裂的各学科作业无疑会加重学生负担,教师可以通过彼此之间的合作共同研究设计跨学科作业。
国庆假期出现了学生办八张手抄报的现象,让人感到惊讶,为何不各学科联系一下呢?
作业评价转向:从“判断”到"增值”
评价是作业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作业评价的判断要“准”。首先,判断学生作业要及时,否则会因为时间过长而影响对学生学习情况分析的准确性。
其次,判断学生作业的依据要全面,既重视“错题”,又关注作业中“正确”或者“精彩”回答;既基于学生某一次作业进行判断,又关注学生一段时间内多次的作业情况;既要根据学生作业进行判断,还要结合课堂内外师生交流的情况来把握。
最后,判断学生作业的标准要多元,既要明确学生在知识体系上的漏洞,又要分析思维上的断层。作业判断要深,不能就题论题,要注意知识脉络,知识关联。作业跟踪要久,在跟踪过程中逐步调整自己的教学设计,提高课堂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