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周五,有一节成长指导课,我们进行班会议题讨论
流程如下:
1.提出议题
2.总结方案,归纳看法
3.第一次讨论,组员轮流发言
4.第二次讨论,归纳组员看法,整理发言内容
5.发言人发言
6.后期跟进
一、提出议题
孩子对最近班级中产生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议题,我写在议题班上
1.围圈速度慢
2.饭后老师不在,讲空话
3.吃饭时,工作人员讲话
4.排队速度慢,讲空话
5.下课大闹
一共五个议题,通过举手表决的方式,孩子们选出了他们觉得亟待解决的问题!
最终把焦点放在
分饭时,工作人员讲话的议题上!
二、总结档案,归纳看法
确定议题,先不急着分组讨论,因为如果这样讨论你会发现,孩子们会很无序,同时也不知讨论什么,简单讲,问题还不够明确,具体是什么导致讲话问题,为什么会有讲话问题!
于是最开始我们每个孩子提出自己对这写问题的看法,我进行板书记录
孩子提出的主要问题围绕在于有同学要选汤,分汤同学有疑问,开始聊天!还有同学在分的时候大声讲话!
三、分组第一次讨论
针对讨论出来的问题,我对孩子进行分组,每个组分别设置记录员,讲解员,记录员和组长!
第一次讨论10分钟,每个孩子按1-4的顺序提出自己的想法,记录员进行记录!
四、第二次讨论,总结发言
第二轮发言,在组长组织下,孩子们进行讨论,归纳出最好的方案!
下面分享一些有意思的讨论成果:
这组孩子提出
如果发现讲话可以采取
1.禁足.2.扣珠子.3.用摇手或举手的方式告诉工作人员
为避免发生意外
让分饭的先离开,男生让女生先走
这一组提出了路线图,按照规划路线进行分汤!
这一组的讨论按着分汤,分饭,分水果和其他进行讨论,小组成员每人解决一块问题,然后进行整合!(我非常欣赏他们解决方式)
五、汇报
六、反思
因为时间原因,等孩子汇报完,已经没有时间再归纳讨论了!下周进行一周跟进,等第二次课的时候,对议题进行再次讨论!
本次讨论有这些好处:
1.教会孩子处理问题还有这样的解决方式,先听取建议,再整合观点!讨论更有条理!
2.对议题问题引起重视,孩子们会有一个主观意识,因为是一起参与讨论的,在后期执行力上会有潜意识引导
3.锻炼孩子合作能力!在讨论中发现,有不少小组已经开始合作解决问题。但也有小组出现了争论现象,意见不统一,如何综合别人的意见,对孩子来说也是一项挑战。
4.创造更多可能性。从孩子们的导图中发现,孩子讨论方式不断改进,能选择使用合适的方式进行整合!
5.解决问题才是关键!我尽量避免我的思路渗透!全是孩子自己的思路,未来几年里,他们要自己管理班级,甚至管理学校,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懂得合作,这是孩子必须要有的能力!
老师对孩子解决方案归纳
一、完善流程
1.分饭,分水果,分汤有自己的路线,快速完成
2.男生让女生,分饭让分汤,分水果
3.学生以摇手的方式选择不要
4.音量不能超过一度,避免闲谈
5.提前打好招呼,是否要汤或水果!
二、监督跟进
1.管理人员进行提醒
2.禁足,扣珠子,报告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