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上回《取名》
依然是下午,这个小村落的下午,总是让人很惬意。蓝天白云,空气清新,伴随着家禽稀疏的叫声,微风轻轻一吹,就会给人一种很健康很长寿的感觉。
说到长寿,吴之堂生活的这个大院子,确实有很多长寿的人。去年去世的胡家老爷子,邻居都叫他冒爷,因为他93岁了,还可以很快抽完一锅烟袋,一缕缕白色烟雾从他嘴里徐徐吐出,像极了冒着烟的烟囱。其次,就是日渐年老的老母亲,也已经92岁了,视力不太好了,但是脾气还是很大,也很喜欢孩子,尤其是男孩。
想到这里的时候,吴之堂的老母亲,正在院子里拄着拐杖艰难前行。手里拿着一些吃的,向着已经3岁的重孙子吴燕群走去。小孩子们正在追逐打闹,玩得欢实。看到老太太走来,手里的食物很有诱惑力,可是老太太已经变的浑浊而且有些发白的眼睛,让孩子们不敢去接。老太太又喊着吴燕群的名字,希望他能过来自己身边。可是孩子们最终还是不留情面地跑开了。留下老太太一个人在那艰难的挪着步子,嘴里嘟囔着什么。吴之堂只好放下手中的活,去搀扶她。下午的阳光,照在两人身上,身影一半投在墙上,一半投在地上,墙壁和地面的折角,让两人的身影,显得更加苍老了。算下来,吴之堂今年也60多岁了。
这些年,两个儿子也都各自成家立业,女儿们也都出嫁。旧社会变成新社会,他也从一个书生气的少爷,变成了有些佝偻的老头。妻子李长青前些年上山打猪草,也不小心戳瞎了眼睛。从此,吴之堂每天的生活多了一项日程,那就是给老伴读书。老伴做不了活,每天急的团团转,于是,每天最快乐的时光,就是听吴之堂给她读书。后来,老伴竟然通过《周易》,自己琢磨了一套算命的业务。于是,慢慢的,他家开始有很多人过来拜访,他们称呼老伴为“李老师”。最开始,吴之堂是反对的。后来,看到老伴越来越开朗,似乎忘记了自己失明,并且很多时候,她都是在开导别人排忧解难,算命倒成了其次了。所以,他倒也不再排斥了。毕竟,对于读书很多的他来说,能用书中的道理帮助别人,确实是一件值得去做得事情。
吴之堂还有个同父异母的弟弟,是当年父亲娶的小老婆生的。也住在吴家院子,离他家大概100米不到的距离。这个弟弟现在也是两个儿子各自成家。从小喜欢跟着他读书,也算是博古通今,性格跟他有几分相似。以前,村里有剃头匠,他们总是约在一起,然后请剃头匠来家里剃头。现在新社会了,离这里10里路的地方,开起了一条商业街,剃头匠都去街上开店了,而且,也不叫剃头匠了,叫理发师。老兄弟俩是不愿意上街的,后来索性让儿子去买来剃刀,两人互相剃头。剃完之后,相视一笑,开始谈论一些书里的奇闻异事,这一刻,老兄弟俩倒也成了知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