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节课叶老师都谈到反思,反思在做计划的层面叫做明确意义,我们谈到三个问句,用三个问句将杂事转化为行动,这三个问句是“要不要做”、“我要的结果是什么”、“下一步行动是什么”。人生不在于做多少事,因为每时每刻都有大量的事,我们学会了一个技巧是:随时记录下自己的想法,清空大脑。这样就可以活在当下,集中精力去处理眼前的事情。有明确时间的事情,需要进入日历。我们讲到除了情境清单和日历之外,要做筛选。不重要的事情需要删除,有些事情要进入将来也许,因为还没有考虑好,暂时也没有时间处理。剩下的事情就进入日历和情境清单。除此之外还有吗?比如我们上两节课举过一个例子:办家庭日活动。这是一件杂事,我要的结果是:与每位家庭成员建立情感链接。我的下一步行动是“在百度上搜索家庭日活动创意”,然后呢?下一步又是什么呢?我要和家人一起商议挑选哪一个创意或者哪一些创意,可以纳入到我们的家庭日系列创意库中,形成家庭固定的有仪式感的活动。这就是我们常规把杂事转化为下一步行动的过程。其实如果我们把每件杂事都转化为N个下一步行动,这已经就成为一个“项目”。比如“办家庭日活动”就成为一个小项目了,它分成四个步骤来完成。当然这只是一个小项目,如果生活中遇到更大更难的事情,比如要环球旅行、要升职、写书等等,我们就要把它们升级为项目,同样问这三个问句,尤其是第三个问题,要反复问,得到N个下一步行动清单。所以你知道项目是什么了吗?项目就是一组有许多下一步的清单,所有清单上的事件都要指向项目所要的结果。
这样看来,明确意义非常有价值:收件箱里收集所有的杂事,之后这些杂事可以根据“意义”再次分类,比如它们是分去垃圾箱,还是日历,还是情境清单,还是去到项目,或者去将来也许。所以时间管理的本质就是对事件的分类。
好了,今天叶老师讲到项目清单,它也是由三个问句组成。如果您觉得有帮助,请关注易效能微信公众号和叶武滨时间管理精品课,我们明天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