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第十六条辨:太阳病三日,已发汗,若吐,若下,若温针,仍不解者,此为坏病,桂枝不中与之也。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
温针:针灸的一种方法,用针针于一定穴内,以艾裹针体而蒸烧之,以冀发汗。
坏病:因治疗错误致病情发生恶化,症候变乱,而不能称其名者。
如果我们这汗,吐,下三法都用了,病人还是有问题,也就是说病人还不见好,此为坏病,什么叫坏病,意思就是说这个病人有很重的病或者叫顽症,这个时候不可以用桂枝,要去看病人的症状,摸一下脉啊,或者再详细的做一下辨证,随证治之。
当我们知道病人有太阳病的时候,我们用太阳病的处方,心中也知道这个处方是对的,但是病人并不见好转,我们就知道这个病人有其他的问题存在。
桂枝汤本来是解肌的,如果这个病人有脉浮紧,发热,不出汗,这个就告诉我们这个病人不是桂枝汤证,所以,不可以用桂枝汤。桂枝汤,一定是病人有发热,汗出,脉浮缓,而不是紧。发热,不出汗,脉浮紧,这个就是麻黄汤证,也就是说这个症状是太阳伤寒。
一般情况,当病邪在表的时候,例如像有头痛、项强、脉浮、恶风、恶寒、发热等这些症状出现的时候,我们用汗法。
当病在上膈,例如吃坏东西、胸腔痰涎很多、鼻黏膜痰很多,我们想要把病邪清掉,用吐法。
当病邪堵在下焦,也就是肠胃这些地方,我们用承气汤类攻下,这就是下法,承气汤有三个,调胃承气,小承气和大承气,根据病人堵的位置不同选用不同的方。
如果是太阳中风,给病人用了桂枝汤,已经发汗了,这个时候,医生再用吐法、下法、或者是温针,结果病人病一直不好,这个我们就可以判断为坏病。
桂枝汤,张仲景误下的必辨证:
一、表寒下陷,如果表面是寒证的时候,误攻下,会造成利下不止。
二、表热下陷,就是表阳下陷,会造成热痢,就是大便很脓稠,很臭,就是病往肠胃里面跑了。
三、寒热并下,表同时有寒热,攻下的以后,造成大小结胸,用陷胸汤。
四、表寒,攻下后没有痢下不止,就停在胃的地方,张仲景在伤寒金匮里提到心下,就是胃,造成心下痞,用泻心汤。
汗法,吐汗,下法都用了,还是没不行,这时候要看它的脉证,到底有什么问题,按照常理,本来用桂枝汤就可以解掉了,但被吐、被下、被温针,所以这时候桂枝汤证已没有了。随证治之,随所变之症状依法治之。
临床上,有时候处方与治法是对的,但是病人的症状没有解掉,这时候要想到可能有别的问题在里面,要做到”随证治之“,就要熟悉伤寒金匮治疗杂病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