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家里有多个孩子的父母大都遇到过类似的情景:两娃儿在家里总是争抢东西,家里整天都是哭哭闹闹的,很烦心。那怎么办呢?一般我们都会先教育抢东西的那个孩子,努力使其认识到“抢”是不对的行为,引导孩子把玩具还回去。可是这样做的后果,容易导致抢东西的孩子产生记恨心、争宠心,而被抢东西的孩子也易生出依赖心理,遇到矛盾冲突时总想着父母来帮他解决,等等。
我在外出学习的时候,听到一种比较智慧的做法。谁有需要,先处理谁,而不是谁有问题,先处理谁。说具体一点,比如哥哥抢弟弟的玩具后,弟弟哭闹起来。
这个时候,父母先处理弟弟的情绪,对着弟弟说:“哥哥没有经过你允许就拿你玩具,我感受到你现在既生气又难过,如果你不想给哥哥,可以跟他说‘我不同意’。”如果弟弟不愿意说,那么父母替弟弟说。
处理完弟弟的心情,接着问哥哥:“你是不是很喜欢弟弟的玩具?第一,你可以学会等待,第二,你可以选择别的玩具。”若是哥哥选择等待的话,父母可以陪着他示范排队。
这样,兄弟俩都能学会怎样解决争端,得到想要的东西,同时学会拒绝,或是感受拒绝,掌握表达自己的能力。
“先处理心情,再处理事情”不仅适用于亲子关系,更适用于关系的方方面面。心情处理好了,那么事情就能得到更好的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