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过阅读的失败感?
一本你很喜欢的书,你兴致勃勃的读完了,读的过程还相当享受,甚至某些观点或情节一下子打动了你的心,让你大有相见恨晚之感。
可是,手指滑过最后一页的愉悦还没结束,你就发现,书中的内容或金句就像顽皮的精灵,给你玩个捉迷藏,一下子就消失不见了。
放下书,你什么也想不起来了。
请原谅我善于遗忘的大脑,不是它的错,可是,怪让人沮丧的。
我时常幻想自己能有过目不忘的本领,就像装上了专门储存记忆的芯片,抬眼所望之字,无一漏网,精准捕捞。
那样的话,我也早成了学识渊博的大人物。
该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
①随时摘抄
好的语段赶紧记下来,截屏很方便,但是以后再消化的机会也少,最好是手写抄下来。
以后能日日翻,常常看。写的过程也是强化记忆的过程,不必一个字一个字的抄,可以看几句话,试着默写,再找出与原文的出入之处,有时候还能更精准地体会原文的用词之妙。
写字时的状态情绪也给日后留下一份回忆。
很偶然发现了一本二十年前的摘抄本,那时的字体,那时的内容都很让我新奇。原来这段话我早就认同了啊,原来,那时的我,写的是这样的字。
看见不少朋友坚持分享每日手写,一个人写字的时候,是多么安静而从容的享受。
一刻不停,随手写下来。
②写下你的感悟
一些内容在那样特定的时刻感染你,一定是契合了你的某种情绪。
书读百遍,每次读,总有不同的感受和认识,多记下来,领会的会更深入和全面。
③写下你的思考或批判
读入就是一种输入,而输入的本质是引发自己的思考。
有些书能强烈激发你的认同感,是因为写出了你想说的话,你想表达的情,你想描写的场面,你卡在喉咙里却说不出的话。
每个人生活的经历或时代不同,也难免有认知上的差异,或价值观的差别,或者不适合你的,能为我吸收的,欣然接纳,不认可的,大可不必一味否定,也可以写下自己独立的见解
④写下你由此产生的关联或想象
看到一段话:人有三张卡片,第一张是容貌,展现你的善良和修养,第二张是衣着,展现你的审美和追求,第三张是身材,藏着你的自律。
马上想到梁晓声的一段话,人有三命。一是父母给的,是你出生的家庭和基因,曰天命;二是你自己的生活经历。曰实命。生命生命,也是你生活的价值观,生活和命的关系的复合体;三是文化的命,曰自修命。
这就是关联。
关联越多,越有助于你消化吸收自己读过的东西,它到底还是不是藏在你的记忆里。
读书方法因人而宜,找到最适合你的,最能提高效率的,就是好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