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中考试之后我便让孩子们看《西游记》,要求他们摘抄出所有妖怪的外貌描写的句子,从作业呈现的结果来看,可谓“惨不忍睹”,让我“不忍直视”。学生跟我说,文言文真的看不懂。我也能理解,让他们先去看完六小龄童版的电视剧,也不知他们看了没。
今天上课结束后,我给孩子们布置了一道题目:分章节列出唐僧师徒四人的取经地点图,然后在每一个取经地点上注明遇到了何妖怪?如何解决?
语文课结束后,FJH追出教室拦住我,问:老师,孙悟空的如意金箍棒重一万三千五百斤,可是在《西游记》中我看过,他连一个一个小小妖怪的武器都打不碎,这不是矛盾了吗?
这个孩子的问题让我心理一顿:确实我也没有考虑到过这样的问题,再者《西游记》应该是三年前看的,如今记得也不那么清楚,我跟他确认:如意金箍棒真的打不过小妖怪的武器吗?孩子很斩钉截铁告诉我:他一个小妖怪的武器都对付不了。
我跟他说,如意金箍棒只是重,然后能随意的伸缩,可是他缺乏法力或者灵力,你看那个葫芦(当时记不住名字)还有金刚圈等武器,都是从天上来的,都具备了法力,所以孙悟空的如意金箍棒打不过也正常;至于那些妖怪们,你看三打白骨精,连妖怪都打死了,他们手中的武器肯定也能打碎,只是这不是作者想要重点表达的,所以书中没有强调而已。
回到办公室,我继续思考这个问题,总觉得自己的回答并不那么好,甚至想到:如意金箍棒真的没有法力吗?赶紧翻书找如意金箍棒的文字描述,其中有一段文字是这样陈述的:
手中那棒,上抵三十三天,下至十八层地狱,把些虎豹狼虫,满山群怪,七十二洞妖王,都唬得磕头礼拜,战兢兢魄散魂飞,霎时收了法象,将宝贝还变做个绣花针儿,藏在耳内,复归洞府,慌得那各洞妖王,都来参贺。
书中说如意金箍棒原是太上老君冶炼的神铁,后被大禹借走治水,治水后遗下的定海神珍铁,放在东海。金箍棒两头是两个金箍,中间是一段乌铁;紧挨箍有镌成的一行字:“如意金箍棒,一万三千五百斤。”
由此我们可以得知,如意金箍棒是顶厉害的一件兵器,那么为何打不碎虾兵蟹将的兵器呢?后来这个问题我和办公室的洪老师交流,她说:如意金箍棒当然是很厉害的,只是兵器再厉害也厉害不过拥有这兵器的孙悟空,孙悟空一路上斩妖除魔,借助的不只是如意金箍棒,而是全靠自己的真本事。
忽然我茅塞顿开,确实如此!
金箍棒仅仅只是一件兵器而已,最重要的是人的主观能动性!如果取经路上孙悟空全仗着金箍棒才得以护送唐僧成功,那么取经的意义就不大,给读者的感动也不够强烈;正是孙悟空如今拥有了强大的兵器,但是还是靠自身的努力去斩妖除魔,去护送唐僧取经成功,才是真正打动读者的因由,更是值得我们喜爱和学习的孙悟空啊!
忽然间觉得,不是我在教学生,而是学生促进我的思考。
或许,这便是教学相长的魅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