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往常一样,去了常去的那家店洗头发,洗完后他们问我有没有熟悉的发型师,我说没有。虽然常去,但我从不指定哪一位发型师,因为我是个要求不高的人,而且吹过那么多次头发,没有遇到过特别喜欢的。这次他们安排了一个高瘦的发型师给我吹头发,他首先问我有什么要求,我说要吹卷。他继续问“C形还是S形?”我答“S形”,同时心想,这个发型师还不错,以前的都没问我这么多,都是我自己主动告诉他们想吹卷,想要什么形的。过了一会儿发型师又问“用手吹还是梳子?”我答“随便吧,只要好看。”他说“那就用手吧,这样比较不伤头发”。这话引起了我的注意,因为我的头发确实有点枯燥。然后我好奇地问他为什么用手吹会不那么伤头发,他给的解释我也比较满意。吹头发的过程中,我发现他与其它发型师也不一样,之前的发型师要么是用梳子吹,直接用手吹的也是只把头发分为左右两部分。而这位发型师,他把我左右两边的头发,每一边分别分成了三份来吹。我问他分得这么细会不会显得很凌乱毛躁,因为我不喜欢凌乱。他说不会,让我放心。吹完后擦精油,然后画龙点睛之笔来了。他说现在还可以用精油定型,问我是想要左边一卷右边一卷这样固定住还是稍微把头发打散一下。我其实是倾向于第一个选择,便问他“打散了会不会显得乱糟糟的?”他说“我等下再给你擦点精油,看起来就会好很多的,要不你先试试打散的,它会更自然一些”。我便同意了,其实做出来会不会比平常更好看我自己根本不知道,因为头发都放在背后了,我看不到。他好像看出了我的疑惑,便说可以帮我用手机拍下来,一看照片,确实特别好看,可以说是让我怦然心动。然后我问他是多少号,这是我第一次主动问发型师的编号,因为这次吹出了让我很满意的发型。
这位发型师不仅很好地满足了我的显性需求—好看,而且挖掘了我的隐性需求—不伤头发、自然。他提供了比其它发型师更优质的服务,给我的建议最终达到的效果特别好。由此我想到了我们银行的服务,我们在与客户接触时,是否也有120%满足客户显性的需求?是否同时挖掘出了客户的隐性需求并且也很好地满足了?在银行同质化严重的今天,我们能怎样取胜?我觉得应该是在维护我行国有大行的卓著声誉的前提下,给客户提供让其怦然心动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