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想总结一下关于游戏的心得体会。 这里的游戏指的是电子游戏。
小学的时候,特别流行那种插卡的游戏机。不过他们都统称为学习机,就是上面带一个键盘,可以练习打字之类的。不过每个小孩都知道缠着父母买一个,并不是为了学习之类的。而是为了可以和小伙伴们玩游戏。其实家长们都知道小孩子们的内心的小九九,但是有些东西堵是堵不住的,如果不买的话,指不定会跑去其他小朋友家里面玩,相比于被“外面的坏孩子”带坏,两害相较取其轻。当时一个小霸王学习机200多,什么概念呢,大概就相当于现在的2000块吧。超级玛丽,魂斗罗,忍者神龟,雪人兄弟等等游戏是我童年和小伙伴们共同的美好回忆。现在想起来,那时候的游戏并没有什么好玩的,粗糙的制作,简单的情节,分辨率极低的画面,大概最好玩的是和小伙伴在一起并肩作战的感觉吧。
到了初中,电脑已经很普及了。基本上每个中产的家庭都会给配一台电脑,我的最好的朋友甄,家里没有电脑,就一直到我家玩。我们两个最经常玩的游戏就是小斗士和泡泡堂。都是可以两个人在一台电脑上操作。我初中最深厚的友谊大概就是这样来的。
到了高中,我住校了,没有电脑,没有手机,宿舍的插销是没有电的,平日里给我带来唯一乐趣的是我那个oppo的MP3,晚上睡觉前,我都会听个郭德纲的相声,各种流行歌曲什么的。那时候最流行的歌手是周杰伦,而张国荣的歌曲是我最喜欢的。人的爱好口味什么的其实有种冥冥之中注定的感觉。我偶然一次听到了张国荣的声音,就有一种触电的感觉。感觉这就是我所喜欢的声音。学业上的压力使我对游戏已经没有了一点热情。可以说游戏已经在我的世界里消失了。那个时候,经常有班上的学生偷偷爬出学习到网吧玩,我已经记不清楚他们那时候都在玩什么游戏,也许玩什么不重要,对于一个亚历山大的高中生来说,只要给他们一个喘息的机会,他们都会觉得好玩的。
到了大学,玩游戏的时间也很少。已经过了玩游戏的年龄的感觉。已经很难再很投入的玩游戏了。内心里有了其他的事情,总觉得自己有什么重要的任务要去完成。实际上当时内心是迷茫的,不知道自己要往哪里去,更不知道自己的未来在哪里。 不过,四年生活还是玩了两个游戏,时间都很短。大概只有两周吧。一个是植物大战僵尸。一个是FIFA(一款足球游戏)。说来很好笑,我玩FIFA主要是因为想学习一些关于足球的知识,以及认识一些足球明星。那时候还有一款游戏我是万万不想碰,就是DOTA。
后来有了一款游戏莫名其妙就火了,叫做英雄联盟。 这个时候我的好朋友甄已经从部队退伍回来。我每年放假回家都会去找他,他也在玩这个。我就无聊看他玩,并没有觉得有什么乐趣。并且这个游戏我也试着操作了一下,感觉很难,就放弃了。 后来回奶奶家,堂弟也在玩这个游戏,老家没有什么可以玩的。堂弟就教我玩这个游戏,那时候他喜欢用两个英雄。一个就是皎月女神,一个就是虚空之眼(鱿鱼)。我学会了用鱿鱼之后,每年聚会的时候,甄和我,以及一帮小伙伴就会玩一把。这个时候,我们已经是成年人了,但是只有在那个时候,我才觉得自己仿佛又找回了童真的感觉,童年时候的回忆仿佛都又回来了。在游戏中,你就是一个带着任务的英雄,你的目标很明确,就是杀掉对方,把对方的老巢给端掉。这是一款很长的游戏,游戏时间大概是30—45分钟。在这段时间里面,你紧张刺激,你闪转腾挪,仿佛已经进入了角色。你不再去关心,生活的委屈,现实的无奈,只有满满的荷尔蒙,在游戏里面,你可以成为你想成为的拯救世界的英雄,带领大家走向胜利。每次一补兵,都会给你带来反馈的快感,每一次杀人,都会让你想要继续杀人,每一次失败,你都可以复活,你都可以重头来过。无休无止无穷无尽。我想这大概就是这个游戏之所以吸引人的原因吧。他永远玩不完,你永远有重新来过的机会。但是生活却没有,每个人从小都犯过许许多多的错误,都有过扼腕叹息的遗憾。回头再看的时候,你出了舔舐着满目疮痍的伤口感叹,但是已经无法改变。
到底结束吧。游戏是不是个坏东西,仁者见仁。在我心中它不坏,游戏就是游戏。它伴随着我成长,坚固了我友谊。它带来了乐趣,它消磨了时光。至于游戏背负的很多骂名,危害了青少年的身心健康,耽误了学习,其实,说句心里话,那些人即使没有游戏,大概也会沉迷于蛐蛐,鸦片,遛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