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财务自由”和“穷人思维”【0626晨读感悟】

小时候家里穷,那时为了零花钱的事没少跟爸爸妈妈怄气。看着同龄的小伙伴们,每天有好几块的零花钱,随心所欲的买自己喜欢吃的零食和女孩子们喜欢的小物件,我一边羡慕得不得了,一边也暗暗的希望自己,将来有一份好工作,能自己赚钱。自己赚的钱,想怎么花就怎么花,再也不用看爸爸妈妈的脸色。

读书毕业后参加工作,有了属于自己的工资收入。爸爸妈妈知道我不乱花钱,很放心的让我自己管理自己的工资,不再控制我怎么花钱。

从那个时候起,我看到自己喜欢的东西,在能力范围内可以买,就去买。我用钱不浪费更不奢侈,每个月还有一部分工资可以存起来,我的个人存款一点点增加,看着存折上的数字越来越多,心内的小确幸也日益丰满。

因为有了自己的收入和存款,我不必为了钱而去做我不想做、不喜欢做的事情。从那个时候起,我就以为我的财务是自由的。

但是,今天的晨读书籍《富爸爸财务自由之路》里面说,当资产所得的被动收入超过了日常支出,才叫实现了财务自由。

所谓被动收入就是不工作就能获得的收入。比如企业家,他有一个系统(公司)为他工作,企业家只需要雇佣合适的人去操作这个公司系统,公司系统为他赚钱,他不必工作就有收入;投资者用钱来赚钱,他有很多的资金,并且懂得资金运作的方式和方法,投资者通过资金投入为他产生收益,他不必工作也有收入。

所以,资产所得的被动收入,只有投资者和企业家才有。称得上财务自由的,也只有投资者和企业家,表现在我们周围,他们应该就是那些所谓的社会精英和中产阶级吧。

那么我曾经以为的“财务自由”,不过是相比小时候,手里的可自由支配的资金,稍微多一点点而已,比起中产阶级拥有的资产,不过是九牛一毛、甚至聊胜于无罢了。

作为一个在单位拿固定工资的小职工,我身上有太多的“穷人思维”:我觉得复利是一个很复杂的话题,它离我的生活太遥远;我很少去想赚钱的事,我认为自己一辈子就这样,很难有大的改变。我不喜欢跟陌生人打交道;除了旅游,不喜欢去陌生的环境。我曾经有很多的空闲时间,却从来没有想到利用这些时间去赚钱。

除了工资,我没有其它任何的收入,除了开源节流减少支出,我没有其他任何更好的增加收入的方法。我不敢有任何投资行为,因为我害怕冒风险。

我记得小灶群曾经有一天的话题讨论大意是:如果你失去了目前的工作(收入),你准备依靠什么来养活自己?

当时看到这个话题,我的内心其实是很纠结害怕的,因为我连做一个“自由职业者”的勇气也没有。

关于财务自由四步法,我目前只做到了第一步:财务保障。

我目前正在做的是第二步关注成长和第三步特长深挖。在小灶群向小伙伴们学习,摸索出自己的优势和特长,提升自己。发展阅读和写作的兴趣爱好,坚持练习,提高水平和质量,期待得到关注和点赞。

第四步资产积累的最终目的,是赚取以上所述的被动收入。这个是我目前努力的目标和方向。对我而言是一个长期而又漫长的过程,我不急,慢慢来。

赚钱是一件非常辛苦而烧脑的事,我不想为了所谓的“财务自由”,而失去我人生的“其他自由”。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