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司马迁去看刘邦的样子01

注:因语音共约两小时,当时为即兴发挥,内容主要以白话文讲解,文章为了行文,自然是引述原文比较方便,所以不爱看文字的,可听语音。但微信只允许半小时时长的语音,且每一篇只允许添加一条语音。所以一条语音拆分为5条,每条大约半小时。其余的大家在微信留言,或者回复“刘邦的样子”,可获取全部语音。目前只能如此操作,见谅。合集的语音时长约两小时,可联系我微信获取。向我宣传或者要教我写作的就不必加我了。

后来又发现简书嫌内容过长,那就得分开再发。。。

跟司马迁去看刘邦的样子02

我们先读高祖本纪赞。

夏之政——忠!忠之敝——民野!

有弊病,自然要改。所以殷商改掉了。

殷之政——敬;敬之弊——民鬼。

这个也有毛病啊,改!所以周要改,怎么改。周之政——文;文之弊——民僿。啥叫僿呢?就是不诚恳,狡诈,浮夸虚伪等等。那这个有问题,有问题就得改呀。不诚恳要改过来,就是要诚恳,诚恳就是忠。你看,这不就又回到了夏的方法了么?夏之政——忠!所以,司马迁说呐,这个世界不管怎么变,似乎都是以三王之道循环的。

为什么呢?

从周到秦,周的政,是文,文的弊病是僿,本应该改成忠,但是秦不肯,秦改成了严刑峻法,所以,汉取代了秦。你看他说事情,文字也是循环的。这里有几个点,比较晦涩。我们解释一下。夏,实际上是一种部落联盟,然后夏的总首领,跟阿联酋的酋长差不多,就是联盟首领。他们的管理是粗鄙的,实在也管不过来,民风也比较纯朴,就管得松。管得松,民当然野了。殷商,这是一个非常崇尚鬼神文化的时代。他的管理,靠的是吓唬,就是动不动说,你不听话,鬼把你抓去,实则是不听话,以鬼神的名义,武力弄死。这也是一个部落兼并而联盟的时代。夏时,部落据说过万,到了殷商,有三千,可见兼并很多,也有很多灭亡了。到了周,只有诸侯八百。诸侯,充其量就是一个部落首领。

一个国家层面的管理,靠鬼神文化吓唬,司马迁说“殷人承之以敬”,敬的是什么呢?是鬼神!这个当然不靠谱。这种管理不靠谱,周武王和周公一商量,换个方法吧。所以制定了礼仪,然后封建。

这实际上是做买卖。因为诸侯八百,未必都服,你想都灭了,不可能。而且部落最大的特点,就是拥有自己的武装。周,只不过武装强大一些,但也不足以灭了所有人。所以周武王跟诸侯做买卖,把你封到山东去,比如姜太公,就是齐。把他封到湖北去,就是楚。没有其他的要求,你带着你的兵,你的部落,你的随从,粮食种子,去吧。以后逢年过节,象征性的给我进贡一点东西,承认我是天子就可以了。

为什么后世有五行。

当时封建的时候,周武王弄到了天下五个地方的土,颜色不一样,叫五色土,然后筑坛封建,封过去的人,带着你那个地方颜色的一包土,就走了。

这实际上就是做买卖,妥协。

其他诸侯一看,反正我也没损失,回去了我自己说了算,就这样吧。所以,他们之间的约束是比较弱的。只能用制定的这个礼仪来约束人,张三的做法不符合礼,那就不行。

但这是嘴上说说的,周天子开始很强,但诸侯也有兵啊,在自己的地盘上发展工农商学兵,强大了,天子也没办法。虽然,他们口头上说,周天子是老大。想打别人了,就说你对天子不尊敬,比如齐桓公打楚国,就说楚国没进贡过滤酒的茅草。这就是司马迁为什么说,文之敝,小人以僿。就是礼仪治天下,就是嘴上一套,做的一套,不诚恳,就是僿。

夏之政忠。忠之敝,小人以野,故殷人承之以敬。敬之敝,小人以鬼,故周人承之以文。文之敝,小人以僿。

虽然只有这么几个字,要解释清楚,没读透历史,根本解释不清楚。我们再看最后一句:故汉兴,承敝易变,使人不倦,得天统矣。

注意四个字,“承敝易变”。

这句说的是什么?看前文——承的什么弊?文的弊!文之弊病怎么改?“莫若以忠”。所以,这句,说的是忠呀。明明说的是忠,就是不明写。司马迁就这德性。但文字上,又没毛病,你不服不行。这就叫文法。

朝以十月。车服黄屋左纛。葬长陵。这句就是一个解释,就是刘邦做了什么,以彰显自己拥有天下

——以十月为岁首。座驾上要插旄牛尾或野鸡尾做的装饰。死后确定宗族嗣庙,地方在长陵。

其中有个知识点以前讲过,汉武帝之前,春天是:十月,十一月,十二月。夏:一月、二月、三月;秋:四五六月;冬:七八九月。这个就知道一下就行了,也许后面读左传之类的就用到了。现在来看这一段。就这么一小段,写的还是很复杂的。有个特点是,司马迁在讲一个时代或者人的时候,常常放的无限大,站得非常远。这里,直指夏。

特别需要注意的点是:周秦之间,可谓文敝矣。

——这一句,说的是周的传统,必定有人继承并改变,但不是秦,是汉,所以这是宣圣(赞扬汉高祖)的意思。

“得天统矣”。

——这一句,四个字,就将汉初一代(汉高祖)写完了。是独出机杼之笔,跟后来那些乱七八糟跟风的人不一样。所以,这段赞,文法上,只是一个循环:

忠——敬——文——忠。

看文章第一、二段,提一个问题,司马迁为什么写这个有的没的?明显有些就是胡说八道。

因为这是通常的套路。比如周天子,就说自己是天的儿子,叫天子,之所以能当老大,就是因为有天授权,皇帝,也有这个情况,必须造舆论。最初是不知道自己要当皇帝的,后来的皇帝,都用这个手法,包括现在的那种邪教什么的,都有这种方法。政治人物上位,基本就这两把刷子。汉高祖,唐太宗,宋太祖\宋太宗,都是一个样子。但这种说法,是小说家们偏爱的,因为全带有传奇色彩。


秦腔里面就经常唱,我找一段戏词:

李艳妃:走,皇兄殿角休撒野,你打我父我是谁?

徐彦昭:国老皇丈臣不打,臣打纂朝谋位贼。

李艳妃:纂朝谋位哪一个?皇兄讲来本后听!

徐彦昭:纂朝谋位你的父,国太佯装反问谁?

李艳妃:为只为皇儿年纪小,让与我父坐几春。

徐彦昭:哗啦啦展开功劳蒲,看有你父几件功?

李艳妃:我父有功领过赏,功劳簿未登他的名。

徐彦昭:臣将你父有一比?

李艳妃:你将我父比何人?

徐彦昭:金台观前剐王莽,他和莽贼更相同!

李艳妃:高祖路过芒砀山,白蛇接驾把路拦,高祖不把白蛇斩,王莽怎夺汉室江山?

徐彦昭:刘秀十二走南洋,大刀苏显赶驾慌,马五姚奇双救驾,扶持光武坐洛阳!

李艳妃:皇兄怎比姚马将?

徐彦昭:国太怎比汉小王?

李艳妃:年纪迈来两鬓苍,难以在朝奉君王。

徐彦昭:虽然臣的年纪迈,胸中韬略比人强。

李艳妃:任你说的天花转,我朝里不用你年迈臣

徐彦昭:国太准了臣的本,君是君来臣是臣,国太不准臣的本,顺天府里动刀枪!

——这是一段很有名的秦腔,就说的是史记高祖本纪开头这一段,他们还认为是有因果关系的。汉高祖路过芒砀山,白蛇接驾把路拦,高祖不把白蛇斩,王莽怎夺汉室江山?因为,后来汉的江山被一个叫王莽的人篡夺了,莽,就是蛇。人们认为是汉高祖斩白蛇的报应。

司马迁胡说八道的地方多了去了。他心里明白那不是真的,但所有人都这么说,他只记录这个事实(所有人都这么说的事实)然后剩下的,自己去揣摩。明眼人是能看出来的,所以,有些这个历史情况,要包容的去看。在一种时代限制下,如果你从小受的教育就是三纲五常,那你也一样的。只不过我们受的教育,不同于过去,时代环境也不一样,所以,不能说他们蠢。你我生在那个时代,也一个鸟样。司马迁就这样,他查不到再多的资料,查来查去,所有人都这样说,他就这样写。

高祖肖像

有一个地方写的很隐秘:

行前者还报曰:“前有大蛇当径,愿还。”高祖醉,曰:“壮士行,何畏!”乃前,拔剑击斩蛇。蛇遂分为两,径开。行数里,醉,因卧。后人来至蛇所,有一老妪夜哭。人问何哭,妪曰:“人杀吾子,故哭之。”人曰:“妪子何为见杀?”妪曰:“吾,白帝子也,化为蛇,当道,今为赤帝子斩之,故哭。”人乃以妪为不诚,欲告之,妪因忽不见。后人至,高祖觉。后人告高祖,高祖乃心独喜,自负。诸从者日益畏之。

你看最后一句,司马迁怎么写的:后人告高祖,高祖乃心独喜,自负。诸从者日益畏之。

故事逻辑是这样的,高祖斩了白蛇,然后醉倒了,就睡过去了。啥都不知道。然后后面来的这个人,看见一个老婆婆在蛇旁边哭,说蛇是她儿子。这个事情,高祖是不知道的。这个婆婆消失了。后面来的这个人,把婆婆哭的事情告诉高祖了。

高祖的反应是——“心独喜,自负”。这么牛逼的事情,为啥心独喜,自个偷着乐?这种事情应该到处对人说呀,多自豪,高祖的性格就是那种到处嘚吧嘚性格。为啥不说?明明是这两个人演戏嘛,司马迁很坏,他不敢直说,就这么写。

心独喜。独!!!

读的时候,多注意这种地方。这一段的玄机很深,读懂了会明白很多事情,慢慢揣摩。不要心急。越是写的神的,越不神。

仁而爱人,喜施,意豁如也。常有大度,不事家人生产作业。

这个性格,要记住。高祖的仁,要记住。以后不要问为什么刘邦能当皇帝这种话了。

而且,他不是一个人演戏。

秦始皇帝常曰“东南有天子气”,于是因东游以厌之。高祖即自疑,亡匿,隐于芒砀山泽巖石之闲。

吕后与人俱求,常得之。高祖怪问之。吕后曰:“季所居上常有云气,故从往常得季。”高祖心喜。沛中子弟或闻之,多欲附者矣。

你看,他逃进山里,说是秦始皇要抓他。谁都找不到,他老婆能找到。那为啥别人看不见?“高祖心喜。” 沛中子弟或闻之,多欲附者矣。“闻之”,就是听说了这件事。道听途说的。而且还是夫唱妇随的。你看,就是两口子演戏。

萧、曹等皆文吏,自爱,恐事不就,后秦种族其家,尽让刘季。诸父老皆曰:“平生所闻刘季诸珍怪,当贵,且卜筮之,莫如刘季最吉。”于是刘季数让。众莫敢为,乃立季为沛公。

——看萧何这些人,就是胆子小,害怕失败了,被诛灭九族,所以让刘邦上。刘邦当老大,后来当皇帝,也是这种状况,诸侯都不敢上。把刘邦架在火上烤。没想到,烤成皇帝(焦黄色的帝了)。

这篇里司马迁都是大简笔,叙事节奏非常紧密。我们要注意关键的点。

这些点怎么找。我们一段一段来。

一般是这样,看他啥时候换角度,比如叙事中突然出现别人的角度对一个人的看法,评价。还有就是在某些事情上不厌其烦的重复,比如高祖听意见,大多数回答:善!回答一次没关系,回答多了,你就得注意,这是一种方法,量变引起质变。

秦二世元年秋(公元前209年),陈胜等起蕲,至陈而王,号为“张楚”。诸郡县皆多杀其长吏以应陈涉。沛令恐,欲以沛应涉。掾、主吏萧何、曹参乃曰:“君为秦吏,今欲背之,率沛子弟,恐不听。愿君召诸亡在外者,可得数百人,因劫众,众不敢不听。”乃令樊哙召刘季。刘季之众已数十百人矣。

——天下反,势!高祖起。我们知道,东南角的项羽也起来了。

于是樊哙从刘季来。沛令后悔,恐其有变,乃闭城城守,欲诛萧、曹。萧、曹恐,逾城保刘季。

——樊哙,萧、曹。

刘季乃书帛射城上,谓沛父老曰:“天下苦秦久矣。今父老虽为沛令守,诸侯并起,今屠沛。沛今共诛令,择子弟可立者立之,以应诸侯,则家室完。不然,父子俱屠,无为也。

——高祖宣言。这里注意刘邦的话,其中有一句,“沛今共诛令,择子弟可立者立之”,这是政治煽动的特点,你看,他不说立他,他说找个合适的人。并不说自己,实则就是说自己的,这是写对话的一些技巧。

父老乃率子弟共杀沛令,开城门迎刘季,欲以为沛令。刘季曰:“天下方扰,诸侯并起,今置将不善,一败涂地。吾非敢自爱,恐能薄,不能完父兄子弟。此大事,愿更相推择可者。”

——高祖让。这是王者管用伎俩。

萧、曹等皆文吏,自爱,恐事不就,后秦种族其家,尽让刘季。诸父老皆曰:“平生所闻刘季诸珍怪,当贵,且卜筮之,莫如刘季最吉。”于是刘季数让。

——高祖,数让。让,就是推辞。这是流程,高祖深知。旁笔,写萧、曹。

众莫敢为,乃立季为沛公。祠黄帝,祭蚩尤于沛庭,而衅鼓旗,帜皆赤。由所杀蛇白帝子,杀者赤帝子,故上赤。于是少年豪吏如萧、曹、樊哙等皆为收沛子弟二三千人,攻胡陵、方与,还守丰。

——高祖旗帜!红旗,只不过不是五星红旗。

秦二世二年(公元前208年),陈涉之将周章军西至戏而还。燕、赵、齐、魏皆自立为王。项氏起吴。秦泗川监平将兵围丰,二日,出与战,破之。命雍齿守丰,引兵之薛。泗州守壮败于薛,走至戚,沛公左司马得泗川守壮,杀之。沛公还军亢父,至方与,(周市来攻方与)未战。陈王使魏人周市略地。周市使人谓雍齿曰:“丰,故梁徙也。今魏地已定者数十城。齿今下魏,魏以齿为侯守丰。不下,且屠丰。”雍齿雅不欲属沛公,及魏招之,即反为魏守。——天下大势。高祖所行,依势而行。

沛公引兵攻丰,不能取。沛公病,还之沛。沛公怨雍齿与丰子弟叛之,闻东阳甯君、秦嘉立景驹为假王,在留,乃往从之,欲请兵以攻丰。是时秦将章邯从陈,别将司马夷将兵北定楚地,屠相,至砀。东阳甯君、沛公引兵西,与战萧西,不利。还收兵聚留,引兵攻砀,三日乃取砀。因收砀兵,得五六千人。攻下邑,拔之。还军丰。闻项梁在薛,从骑百余往见之。项梁益沛公卒五千人,五大夫将十人。沛公还,引兵攻丰。

——高祖从项梁。这是一个特点,项羽绝对是不甘人下的,但是高祖可以。审时度势,该当小弟就当小弟。

从项梁月余,项羽已拔襄城还。项梁尽召别将居薛。闻陈王定死,因立楚怀王孙心为楚王,治盱台。项梁号武信君。居数月,北攻亢父,救东阿,破秦军。齐军归,楚独追北,使沛公、项羽别攻城阳,屠之。军濮阳之东,与秦军战,破之。

——高祖听命项羽。

秦军复振,守濮阳,环水。楚军去而攻定陶,定陶未下。沛公与项羽西略地至雍丘之下,与秦军战,大破之,斩李由。

——高祖与项羽同战。尚记得项羽要烹高祖父亲,高祖所谓“吾父即汝父”事件么?由此而来。

还攻外黄,外黄未下。项梁再破秦军,有骄色。宋义谏,不听。秦益章邯兵,夜衔枚击项梁,大破之定陶,项梁死。

——项梁死。

沛公与项羽方攻陈留,闻项梁死,引兵与吕将军俱东。吕臣军彭城东,项羽军彭城西,沛公军砀。章邯已破项梁军,则以为楚地兵不足忧,乃渡河,北击赵,大破之。当是之时,赵歇为王,秦将王离围之钜鹿城,此所谓河北之军也。——项羽、高祖!为什么上面写了一笔项梁死?这个事件,项羽本纪中写过。因为有影响。项梁不但影响了项羽的命运,还影响了高祖的。所以此处不得不写。

秦二世三年(公元前207年),楚怀王见项梁军破,恐,徙盱台都彭城,并吕臣、项羽军自将之。以沛公为砀郡长,封为武安侯,将砀郡兵。封项羽为长安侯,号为鲁公。吕臣为司徒,其父吕青为令尹。——项羽,高祖,同受封。赵数请救,怀王乃以宋义为上将军,项羽为次将,范增为末将,北救赵。令沛公西略地入关。与诸将约,先入定关中者王之。

——项羽从宋义,沛公独领军。细细揣摩。凡兄弟反目,必然有因。以后的无数事件无数波澜,全因这一段生起,“先入定关中者王之”。关中!

以下,凡文字,必为“先入定关中者王之”服务。素材选取,都要为这个服务。

当是时,秦兵彊,常乘胜逐北,诸将莫利先入关。独项羽怨秦破项梁军,奋,愿与沛公西入关。

——项羽!

怀王诸老将皆曰:“项羽为人彊悍猾贼。项羽尝攻襄城,襄城无遗类,皆阬之,诸所过无不残灭。且楚数进取,前陈王、项梁皆败。不如更遣长者扶义而西,告谕秦父兄。秦父兄苦其主久矣,今诚得长者往,毋侵暴,宜可下。今项羽彊悍,今不可遣。独沛公素宽大长者,可遣。”

——怀王的角度,说项羽,高祖。

“项羽为人彊悍猾贼”,“独沛公素宽大长者,可遣。”

司马迁写人方法,不自己作评价的,只根据事件本身的走向,选择当事人的角度去说出来。

卒不许项羽,而遣沛公西略地,收陈王、项梁散卒。

——项梁之兵归高祖,想想项羽服气么?

乃道砀至成阳,与杠里秦军夹壁,破(魏)[秦]二军。楚军出兵击王离,大破之。

——一笔高祖,必一笔项羽。

沛公引兵西,遇彭越昌邑,因与俱攻秦军,战不利。还至栗,遇刚武侯,夺其军,可四千余人,并之。与魏将皇欣、魏申徒武蒲之军并攻昌邑,昌邑未拔。西过高阳。

——高祖,夺兵!

郦食其(谓)[为]监门,曰:“诸将过此者多,吾视沛公大人长者。”乃求见说沛公。

——又一个人的评论。记住这个人,郦食其(yi ji)。后面非常重要的一个人。

沛公方踞床,使两女子洗足。郦生不拜,长揖,曰:“足下必欲诛无道秦,不宜踞见长者。”于是沛公起,摄衣谢之,延上坐。

——极写高祖之胸襟与领导才能。项羽不如也。

食其说沛公袭陈留,得秦积粟。乃以郦食其为广野君,郦商为将,将陈留兵,与偕攻开封,开封未拔。西与秦将杨熊战白马,又战曲遇东,大破之。杨熊走之荥阳,二世使使者斩以徇。南攻颍阳,屠之。因张良遂略韩地轘辕。

——高祖封赏。看,有功便赏。还记得项羽么,项羽的封赏,就差劲了。

当是时,赵别将司马昂方欲渡河入关,沛公乃北攻平阴,绝河津。南,战洛阳东,军不利,还至阳城,收军中马骑,与南阳守齮战犨东,破之。略南阳郡,南阳守齮走,保城守宛。沛公引兵过而西。张良谏曰:“沛公虽欲急入关,秦兵尚众,距险。今不下宛,宛从后击,彊秦在前,此危道也。”于是沛公乃夜引兵从他道还,更旗帜,黎明,围宛城三匝。南阳守欲自刭。

——补笔。因文势所必然,不得不补。而于杂乱之中,能找出联系,极简洁补出事情,是太史公的大本事。

其舍人陈恢曰:“死未晚也。”乃逾城见沛公,曰:“臣闻足下约,先入咸阳者王之。今足下留守宛。宛,大郡之都也,连城数十,人民众,积蓄多,吏人自以为降必死,故皆坚守乘城。今足下尽日止攻,士死伤者必多;引兵去宛,宛必随足下后:足下前则失咸阳之约,后又有彊宛之患。为足下计,莫若约降,封其守,因使止守,引其甲卒与之西。诸城未下者,闻声争开门而待,足下通行无所累。”

——又一献策的。

沛公曰:“善。”

——高祖答策,向来一个字,善!

乃以宛守为殷侯,封陈恢千户。

——高祖待人,不但夸,有实惠!

引兵西,无不下者。至丹水,高武侯鳃、襄侯王陵降西陵。还攻胡阳,遇番君别将梅鋗,与皆,降析、郦。遣魏人甯昌使秦,使者未来。是时章邯已以军降项羽于赵矣。

——再补一笔项羽。高祖,项羽,终成死对头,所以,写高祖,不得不时常补出项羽。虽然事情如此,但行文,也不得不照顾。

初,项羽与宋义北救赵,及项羽杀宋义,代为上将军,诸将黥布皆属,破秦将王离军,降章邯,诸侯皆附。及赵高已杀二世,使人来,欲约分王关中。沛公以为诈,乃用张良计,使郦生、陆贾往说秦将,啖以利,因袭攻武关,破之。又与秦军战于蓝田南,益张疑兵旗帜,诸所过毋得掠卤,秦人憙,秦军解,因大破之。又战其北,大破之。乘胜,遂破之。

——看高祖应事。“及赵高已杀二世,使人来,欲约分王关中。沛公以为诈,乃用张良计,使郦生、陆贾往说秦将,啖以利”。倘若是项羽,绝不会如此也,多半便信了。而高祖不信,高祖信张良。而项羽,一个范增,不信。

汉元年十月,沛公兵遂先诸侯至霸上。秦王子婴素车白马,系颈以组,封皇帝玺符节,降轵道旁。诸将或言诛秦王。

——高祖进关。诸将。

沛公曰:“始怀王遣我,固以能宽容;且人已服降,又杀之,不祥。”

——高祖政治素质!乃以秦王属吏,遂西入咸阳。欲止宫休舍,樊哙、张良谏,乃封秦重宝财物府库,还军霸上。——高祖关中所行。仔细想想,高祖好色爱财,然进入关中,这是秦的大本营,高祖怎么做的?竟然有模有样,不抢钱搞女人。心中有天下的人,不图眼前。

召诸县父老豪桀曰:“父老苦秦苛法久矣,诽谤者族,偶语者弃市。吾与诸侯约,先入关者王之,吾当王关中。与父老约,法三章耳: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余悉除去秦法。诸吏人皆案堵如故。凡吾所以来,为父老除害,非有所侵暴,无恐!且吾所以还军霸上,待诸侯至而定约束耳。”

——高祖政治。约法三章。说一下,约法三章,未必就是三条法律,三章,是三类。

乃使人与秦吏行县乡邑,告谕之。

——高祖令。

秦人大喜,争持牛羊酒食献飨军士。

——秦人状。

沛公又让不受,曰:“仓粟多,非乏,不欲费人。”

——高祖让,政治。

人又益喜,唯恐沛公不为秦王。

——秦人心。

以上一笔高祖的操作,一笔秦人的反应。天下归谁?不言而喻。下面就是鸿门宴了,我们对比一下《项羽本纪》里的鸿门宴,好好看一看,写法上有啥区别。明天我们来仔细分析。

高祖本纪补出了项羽本纪里面没有的,这是司马迁常用的方法,也就是有交集的人物和事件,是互补表现的。比如:秦王子婴素车白马,系颈以组,封皇帝玺符节,降轵道旁。诸将或言诛秦王。沛公曰:“始怀王遣我,固以能宽容;且人已服降,又杀之,不祥。”乃以秦王属吏,遂西入咸阳。欲止宫休舍,樊哙、张良谏,乃封秦重宝财物府库,还军霸上。召诸县父老豪桀曰:“父老苦秦苛法久矣,诽谤者族,偶语者弃市。吾与诸侯约,先入关者王之,吾当王关中。与父老约,法三章耳: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余悉除去秦法。诸吏人皆案堵如故。凡吾所以来,为父老除害,非有所侵暴,无恐!且吾所以还军霸上,待诸侯至而定约束耳。”乃使人与秦吏行县乡邑,告谕之。秦人大喜,争持牛羊酒食献飨军士。沛公又让不受,曰:“仓粟多,非乏,不欲费人。”人又益喜,唯恐沛公不为秦王。

——这在项羽本纪里是没有的。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7,826评论 6 506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2,968评论 3 395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64,234评论 0 354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8,562评论 1 293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7,611评论 6 392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1,482评论 1 302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40,271评论 3 418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9,166评论 0 276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5,608评论 1 314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7,814评论 3 336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9,926评论 1 348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5,644评论 5 346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41,249评论 3 329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866评论 0 22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991评论 1 269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8,063评论 3 370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4,871评论 2 354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高祖,沛丰邑中阳里人,姓刘氏,字季。父曰太公,母曰刘媪。其先刘媪尝息大泽之陂,梦与神遇。是时雷电晦冥,太公往视,则...
    To者也阅读 1,080评论 0 1
  • 心灵的黑暗期每个人都有可能经历,经历的过程是痛苦的、孤独的,很难有人能感同身受得理解你的痛苦。 要知道的是,“...
    奇木木阅读 227评论 0 1
  • 一次还没开始就已结束的恋爱,那一次我真的很想好好的谈一场恋爱,了解女人,了解男女之间的关系,我记得第一次吃饭时...
    c2c455e88abb阅读 543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