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月21日读《终身成长》第七章——成长型思维模式辨别、培养、传授

一、辨别成长型思维模式的真伪

    成长型思维模式的核心就是相信人的能力是可以发展的。然而很多人却赋予了它不同的意义。

    第一种:很多人将他们身上某些他们喜欢的优点称作成长型思维模式。有的人拥有灵活性和开放的思维,便认为他们拥有成长型思维模式。这个属于个人的杰出能力,是个体特质,它与专注于个人能力的发展是不一样的。

    第二种:很多人认为成长型思维模式只关乎努力,特别是去夸别人的努力。

    这里面包含称赞收效甚微的努力,夸奖根本不存在的努力,这会让人们用思维模式的概念来让自己感觉良好,甚至运用无效的策略一遍遍的努力。我们应该领会努力的过程是:努力工作,尝试新策略,听取意见。

    那么我们是否只夸奖努力的过程而不应该夸成果呢?这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错误理解,我们应该对努力的过程进行称赞,但我们也将其以结果关联。例如我们在夸奖孩子取得的了不起成就时,应该将成就与孩子付出的努力联系在一起。

      第三种:有些人认为,成长型思维模式等同于告诉孩子他们可以做任何事。“你可以做任何事。”,只是一句空洞的安慰。这是将责任完全抛给学生们,我们要领会人首先要有目标,然后再帮助他们获得技能和资源,通过努力达到他们的目标。

二、如何培养成长型思维模式

      你不会在某一时刻被正式宣告自己获得成长型思维模式,而是通过一个过程一步步接近成长型思维模式。很多时候我们每个人都同时拥有两种思维模式,有时我们处在一种思维模式中,有时我们处在另一种思维模式中。这时我们要分析,什么样的事件和情境,让我们认为自己能力是固定的,让我们认为评判比发展重要。自我改变培养成长型思维模式,这个过程是一段很长的旅程,需要我们不断发现,修正,再行动,需要严格遵守要求并坚持不懈地进行。(本书最后一章作者将着重谈论这个问题。)

三、如何将成长型思维模式传授给他人

    作者研究成果表明,并不是父母或者老师拥有成长型思维模式,就能将其传授给孩子们。孩子们看不到父母或者老师头脑中的思维模式,他们一般会学到父母或者老师的公开的言行。那么是什么样的言行,让孩子学到了相反的思维模式?首先是称赞孩子的方法。即使有些父母或老师拥有成长型思维模式,他们依然会夸孩子的能力,而不是关注孩子的学习过程。其次是在孩子遭遇挫折时的反应。如果家长或老师表现出焦虑担忧,会促使孩子们形成固定型思维模式,正确的反应是认为失败是学习的好机会。最后一点是是否重视对知识的深入理解。这个要求父母或老师在教育过程中要重视学生的深入理解,这是学习的最终目标,而不是靠死记硬背来“保证”好成绩,这样学生才更容易认识自己的能力是可发展的。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