堂号是家族门户的代称,是家族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是一户人家的称号,历史上的名门望族大多有本家族的堂号。因为古代同姓族人多聚族而居,往往数世同堂或者同一姓氏的支派、分房集中居住于某一处或相近的数处厅堂、宅院之中,堂号就成为某一同族人的共同徽号。同姓族人为祭祀供奉共同的祖先,在其宗祠、家庙的匾额上题写堂名,因而堂号也含有祠堂名号之含义。它是表明一个家族源流世系,区分族属、支派的标记;是家族文化中用以弘扬祖德、敦宗睦族的符号标志;也是寻根意识与祖先崇拜的体现。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礼嘉镇鱼池村王氏宗祠,坐北朝南,始建于明崇祯年间,二零零六年九月至二零零七年十月王氏族人进行修缮宗祠,恢复了祠堂原有的明末清初徽派建筑的形制,保持了四进院落的主体结构,保留了遗存的花卉禽鸟等砖雕、木刻,复建了第四进,祠堂目前占地面积为1473平方米。祠堂第一进为石库门楼,挂有“王氏宗祠”匾额;第二进为三槐堂厅,放有三槐近始祖王旦塑像;第三进为槐荫堂厅,正中为南渡始迁祖王皋坐像、右为中沙祖王吾伍坐像,左为中沙礼嘉桥支祖王真一坐像;最后一进为槐恩堂厅,供奉王氏先祖牌位。祠堂围廊两侧还有岳飞《题王氏总谱跋》碑和江南大儒钱振锽先生避难纪念碑记。二零零八年二月廿六日常州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王元→王览→王裁→王导→王祐→王旦→王素→王巩→王皋。
王祐,即公元九二三至公元九八六年间,字景叔,大名府莘县,即今山东省聊城市莘县人,北宋时期大臣。因直谏言,宋太祖不以为然,乃把王祐改派知襄州,王祐升迁宰相的许诺落空。王祐赴襄州任之前在其宅院内,手植槐树三棵曰:“吾子孙必有为三公者。”即宋朝以太尉、司徒、司空为三公。果然在宋真宗时期,王祐的儿子王旦,即公元九五七年至公元一零一七年,深得真宗信任而掌权共十八年,为宰相十二年。王祐是宰相王旦之父,他的行为和品德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因此被认为是三槐王氏的始祖。
槐荫堂始祖王皋,官职包括太尉、柱国太傅。
三槐王氏属于王元琅琊王氏的支脉,其祖先实为琅琊王氏中的王琳(方庆)。三槐堂后分衍出的槐荫堂、植槐堂等均为瑯琊王氏支系,而非王威的太原王氏支系。
王览公生六子:裁、基、会、正、彦、琛。其长子裁公→王导→王祐→王旦→王素→王巩→王皋;第六子琛公→王侃→瓘文公→君权公→贤一郎→王妙贞(太四祖)。由此可见,琛公支系用裁公支系堂号,属于本家族堂号,也是祭祀供奉共同祖先的一种方式。
蕲阳王澥妙贞户为什么不像其上源君权公那样用三槐堂号,而用槐荫堂号?这就和蕲阳王澥妙贞户不用上源锹溪王氏字派一样:“君承少师令,世知继仲宗。公汝廷时泰,天元宇宙洪。宣和纯正直,福德永兴隆。文武全忠义,贤能定有功。”而自立了新字派:“有德承恩远,洪仁化泽长。务义传宗纪,本礼定家邦。全智临方国,崇信为廷良。选极复新起,循序自永昌。”
至于蕲阳王澥户《十一修王氏宗谱》中《关于“槐荫堂”、“苏氏”由来的探讨》“那么,视黄州辖地蕲阳为发祥地的王澥户,鉴于苏东坡与王氏的渊缘和内心对苏东坡的敬仰,在康熙三十九年肇修宗谱,采用苏氏格式,立堂号为槐荫堂便是顺理成章之举了。”本人不敢苟同,修谱用什么格式,不外乎欧式、苏式、宝塔式和牒记式,采用哪一种无关紧要。但一个家族堂号的使用非同小可,它是同姓族人为祭祀供奉共同的祖先,在其宗祠、家庙的匾额上题写堂名,因而堂号也含有祠堂名号之含义,并非一个王氏亲戚或一个地方异姓官员能取代的。其实,苏东坡娶王姓妻妾,被贬居黄州均与蕲阳王澥妙贞户无关,与蕲阳王澥妙贞户宗祠正殿主匾“槐堂矩矱”、用槐荫堂号,风马牛不相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