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2月18日下午,我有幸参加了全国知名教育家陈宏友教授的“学校中层管理干部执行力”的培训。在这短短一下午时间里,我们来自太和县各个学校的中层管理干部一起在上课。专家的讲授让我获益良多。全新的理论让我开阔了视野。为此后的工作奠定了基础。做为一名学校的中层干部,必须清醒的认识到,学校工作必须是由不同的岗位来完成的,你不可能事必躬亲,你必须通过别人来完成,必须依靠集体的力量来落实,好比打仗,做为中层干部,你的位置是前沿指挥,真正打仗的还是全体教职员工这支大部队。还要清醒地认识到越位的弊端,在我们学校,机构设置,部门分工,岗位职责都是非常清楚的,越位的后果是自己的岗位职责的缺失。举例来说,学生干部能做的事,班主任不要做,班主任会做的事,学生科长不要代劳,分管主任会做的事,主任不要包揽,因为你向下越位,很可能你的职责没履行,反倒让下一级失去了培养能力的机会。但是不向下越位,不等于说撒手不管,作为学校中层干部关键还在布置与检查落实上,在调动系统进行有效管理上。
学校中层干部既是执行者,又是领导者,既是决策层与全体教职工的纽带,又是执行正确决策的带头人和“检查官”。当一所学校的中层干部所发出的任何一道指令,从某种意义上说,它就代表学校,代表决策层。基于这一点,中层干部形象的好与坏,作风的实与虚,效果的高与低,将十分直观地呈现在师生员工面前,因此,中层干部的作用发挥得好,就是校级领导与广大教职工的一座桥梁,发挥得不好就成了横亘在二者之间的一堵墙。
现代企业管理学告诉我们,一个企业的发展速度要快,规模要扩大,管理要上档次,除了要有好的决策班子,好的发展决策,好的管理体系外。更重要的是要有企业中层的执行力。学校也应如此,所不同的是,学校中层干部面对的不是机器和员工,而是有待引导的教师和可塑性较强的学生,是塑造心灵的工作。执行时需要更多地在正确的基础上开创性地开展工作,把复杂的事做简单,把简单的事做认真,把认真的事做彻底,把人的工作做到心灵深处,把制度的执行落到实处。这样,中层干部才会在师生员工中具有影响力和号召力。
那么怎么提高中层干部执行力呢?
在学校工作中,高效的中层干部执行力,是学校快速发展的重要保障之一,要提高中层干部的执行力,主要的核心在于怎么把握好速度、高度、力度。
速度。学校每一项工作的落实,速度是很关键的,特别是常规工作,没有速度就没有效率。速度问题其实就是一个工作作风问题,雷厉风行,说干就干,干就干彻底,这是一个中层干部应有的基本素养。如果是私事慢半拍,它只是影响到一个家庭,如果是一个部门,一个专业部组的事慢半拍,它的负面影响就大了,很可能造成重大失误,对个人前途、对党的事业都是不利的。一个快速的执行部门常常能弥补决策方案的不足;而一个再完美的方案也会死在滞后的执行部门手中。
高度。优秀的决策执行者总是“立足本位,站足高位”,胸有全局、视野开阔的,能预见到正确决策执行后的良好效果。但是又能脚踏实地地立足本质,不冒进,不贪功。把工作置于全局之下,能找准位置,按时进行,包括有时牺牲一点个人的利益(人力、财力、物力),能够积极配合相关职能部门,协同作战,始终牢记全校一盘棋,既有宏观的思考,又有中观的操作。
力度。大部分校长都乐于布置任务,做决定,但是一个优秀的校长却是擅长使布置下去的任务得于执行,他忙的是检查,是落实,是研究解决任务完成过程中的新问题。有些人的许多工作之所以做得虎头蛇尾、有头无尾,仔细分析,主要原因不外是信息递减、自我取舍、习以为常、借口变通、强调客观等等。
总而言之,提高中层干部执行力是一门学问,也是一门艺术,我们要在企业管理中学习管理,在管理中提升能力,做一个有影响力的中层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