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中品味

禪宗載有一段公案——

某居士恭謹地問道於高僧:「如何悟道?」

高僧以手指月,笑曰:「以手指月,手並非月。」

居士啞然,似有所悟。

愚見所及,「何以證得茶中品味」,亦是同理。

「品味」二字,直下承擔於品茗者自身之學養,以及對附着於佳茗之美學價值,發端於內省觀照之人文表達——其根植於「人心」而非「茗品」。

不求自身脩養之提昇,而求諸於術業「器用」之雕琢,頗似以「手」為「月」,終陷「霧迷津渡」之惑,遠非「至誠格心」之屬。

茗品千千萬萬,茶性亦迥異莫測—— 或折衝謙遜,如古君子之風;或抱樸守拙,如諍友直言切切;或細膩溫婉, 如洛神纏綿繾綣 ;或英邁雄健,如霸王併吞八荒……

然其「格調」一也。

定然是古樸、雅緻、深沉且厚重者;混濁、粗鄙、浮華且單薄而可謂之「好茶」者,誠未之聞也。

茶人若能品讀其中真味,即可謂「優雅」矣!

或曰:「茶有道,心無疆。」

誠哉斯言。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