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磊少
其实,在我正式开始写作之前,我给自己找了很多的定位,但找来找去,不但没有找到,反而发现了一个很震惊的结论:
在没找到方向之前,所谓的专注都将一文不值。
这句话有点毒鸡汤的味道。但我用差不多两年写作的经验告诉你,在你没有成名之前,如果你觉得你特别想垂直,想专注,那我很直白的告诉你,基本没戏。
我一开始写文章的时候,写三观的文章多一些,即便是写移动互联网的文章,也经常习惯性的注入不太成型的三观。所以很多时候,文章写出来都比较偏激,吐槽也偏多。
这种“独特”的写作方式,不能说不好,但写得多了,说得多了,就会误入歧途,看啥啥不爽,总想站在行业和道德的制高点去“批评”和“指正”一些事情和现象。文章当中也会夹杂着“导师”的意味。
现在我再去看之前的很多文章,我的第一感觉是,幼稚。
有些路,只能是自己走,光听别人说,是肯定不行的。该走的弯路,一步也少不了。
这种写作风格一直延续到了今年年初,可能是自己突然领悟了,也有可能是自己见识的多了,更有可能是自己成熟了。再后来我写的文章,尤其是从开通简书以后,几乎不做任何的价值指责和道德判断了。
也逐渐体会了一些东西。我们的敌人,不会因为我们的指责喜欢上我们,而我们的粉丝,则很有可能因为我们的不成熟表现而离开。所以相较而言,公正,公平,客观才有可能争取更多人成为我们的粉丝。
我现在再看很多人的文章,充斥着满世界都傻x,唯有自己牛x的言论,就仿佛看到了一年前的自己,或许这就叫做成长。
而在我找到了自己的写作风格和方向以后,我变得不再“专注”了。之前我一直在写移动互联网相关,比如微电商,社群,自媒体,行业事件等。但当我明白了多一种尝试,就多一种可能以后,我又开辟了自己的第二个领域,写历史。
这里可能有一个观点让很多人觉得很颠覆。不是说要专注吗?怎么你一直在尝试,而且还不断跨界?
其实不然,我写历史,是因为我感兴趣。我写移动互联网,是因为我在从事。一个比较好的现象,当我开始写历史以后,我发现我的粉丝增长速度比之前快了很多。这或许又打开了我的第二条道路。
多一种文体,就多一些受众,自然多了一种可能。
写自己感兴趣的,永远都有得写。而写自己不感兴趣的,你会每天为“怎么写?写什么?”而发愁。所以两者之间,你怎么选?
但我并不是说专注有错,而相反我想表达的是,在没名气之前,多一种尝试,就多一种可能。
人是活的,千万不要因为一条道路走不通,还非要去撞墙,以此来表明自己的“专注”与“执着”。
尤其是在我们还没找到具体努力的方向和目标之前,你的专注,很有可能就害了你。所谓选择大于努力,不也是这个意思吗?
移动互联网时代,现在我们做很多事情的试错成本,相比以前,肯定是低了很多。既然如此,我们又怕什么?
能写就写,能说就说,那么多可以让我们施展才华的平台,而很多人一边高唱怀才不遇,一边却又毫无执行可言。
有的是时间和机会让我们去尝试,你可以换文体,你也可以换风格;你可以换行业,你也可以换平台。总之,别认死理,误认为那就是专注。
因为在没方向之前,所谓专注根本一文不值。少谈专注,多谈执行,或许可以拨云见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