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电影由各种问题在,譬如首尾呼应细节交代有所欠缺,有些画面制作让人跳戏,也有整部近3小时的电影中,剧情起伏和高潮过度不大区别不明显,但《长津湖》还是很值得去观看的一部电影,那时候的精神信仰不应该被时间的长河洗涤褪色。
亲情在大义面前无奈无助
伍千里把大哥骨灰是送回家时被紧急召回,他母亲,刚刚失去了大儿子,对即将又要上战场的二儿子留着眼泪,说不出挽留的话。
梅生是申请退役再回来的老兵,其妻骑着自行车送了100来华里,7岁的女儿挽留,但他心里想的是不是我们打,就是我们下一代打。
毛岸英他爸爸是毛泽东,他是自己申请去抗美援朝,当时家里也极度需要着他,但是他还是去了。
在大义面前,亲情显得那么无奈无助,
勇敢背后是恐惧在支撑
“不是我们打,就是我们下一代打”,“一个命令,全国十几万的孩子要上战争,为什么我不可以”,“有人要拿走我的地,我要要回来”,上战场的理由数不胜数,但是恐惧存在每个战士内心。
梅生申请退役后再回来面对战争的第二次恐惧,用他的话讲是像新人一样。伍万里和张小山小年轻面对被炸死的战士,恐惧的神情无法掩饰;到张小山的牺牲,再到伍万里问哥哥伍仟里,大哥是怎么死,伍万里何尝不是在恐惧。
胡军饰演的雷公,在混乱的战场上对伍万里说,战场上要稳,不能慌慌张张;看炮台没有被炸掉,自己急着自己去调整,告诉其他炮手也告诉自己,不要急的时候,内心是恐惧,恐惧自己行为导致更多人的牺牲。
还有他抱起标识弹远离人群中心的时候,被炮火所伤,他不恐惧吗?还哼着老家的小调给自己打气,到最后他倒下后,明白自己生命即将逝去的时候,不会对队伍造成影响的时候,才像普普通通的人一样,说自己很痛、害怕……
生命在战争面前渺小到可怕
电影中展示的战争画面,远景的轰炸,近景的冲杀,一个一个具体的生命在瞬间陨落,甚至活着人来不及缅怀,也不敢缅怀,他们的牺牲是更多活着的人的继续,直到自己倒下,直到胜利来临。
张小山、刘秘书以及雷公牺牲后,那只出现短短空闲的情感流露,感情在生死面前显得那么渺小,牺牲简直如同喝水睡觉般平常。
当活着的人只能更加坚定走下去,做好自己也会牺牲的决心继续走下去。
有两个比较跳戏的镜头,一个是杨根思鼓舞同志人说我们已经阻挡敌人7次,转眼一个排的士兵只剩他一人;一个是哪些牺牲在冰雪中的战士,镜头所展示的,不是被打死的士兵,是恶劣环境活活被冻死,死前还保持伏击状态的人儿。
他们不但要面对比咱们先进很多武器,还有艰难的作战环境,还有补给物质的溃泛,有被打死,有被冻死,也有被饿死,那又怎么样?生命在战争面前渺小到可怕,战士就用这渺小又伟大的生命为国为家人为未来贡献着,直到逝去。
钢铁般的意志,不可战胜的信仰,战士们前赴后继的战斗,致敬抗美援朝战争中最可爱的志愿军战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