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学笔记(十五)
黛玉进贾府这一段一直都被认为是文学史上最精彩的描述。'且说黛玉自那日弃舟登岸时,便有荣国府打发了轿子,并拉行李的车辆久候。这林黛玉常听见母亲说过,他外祖母家,与别家不同。他近日所见的这三等仆妇,吃穿用度,已是不凡了,何况今至其家。因此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只恐被人耻笑了他去。'
作者要我们通过林黛玉的眼睛去看贾府的豪华。接下来看她上轿了。'自上轿进入城中,从纱窗向外瞧了一瞧,其街市之繁华,人烟之阜盛,自与别处不同。又行了半日,忽见街北蹲着两个大石狮子,三间兽头大门前,列坐着十来个华冠丽服之人。正门却不开,只有东西两角门有人出入。正门上有匾,匾上大书'敕造宁国府'五个大字。''又行了半日',这个时间并不很准确,大概是走了很久。林黛玉的轿子是从东边往西边走的,她第一个看到的是两个大石狮子,然后看到宁国府出现。她要再往前走,走到荣国府,因为贾母当时住在荣国府。这里面全部有空间的关系。'三间兽头大门',三个大红门,上面有门环,门环上是一个兽头,一个动物的嘴巴咬了一个环,这叫做'三间兽头大门'。中间的门一般都不开,除非有特别重要的、职位很高的人到来才开。宁府的匾上有'敕造宁国府'五个大字,所有加'敕造'两字的都表明是皇帝赐的。黛玉看到那个大匾,那种气派,她就想到这是外祖的长房。'又往西行,不多远,照样也是三间大门,方是荣国府了。却不进正门,只进了西角门。那轿夫抬进去,走了一箭之地,将转弯时,便歇下,退出去了。后面的婆子们已都下了轿,赶上前来;另换了三四个衣帽周全十七八岁的小厮上来,复抬起轿子。众婆子步下尾随,至一垂花门前落下。众小厮退出,众婆子上来打起轿帘,扶黛玉下轿。'现在黛玉只进到门口,你就可以感觉到贾府礼节的森严、排场的繁复。
'黛玉扶着婆子的手,进了垂花门。两边是抄手游廊,当中是穿堂,当地放一个紫檀架子的大理石的大插屏。'垂花门,是古代进到内院去的门,上面常常有雕花,用一些花砖做装饰的,叫垂花门。进了门以后,中庭的部分常常是不走的,是往两边走。中间这个轴线常常摆花盘,有时候摆一个大的石头屏风。'转过插屏,小小三间厅,厅后就是后面的正房大院。正面五间上房,皆是雕梁画栋,两边穿山游廊厢房,挂着各色鹦鹉、画眉等鸟雀。'小小的三间厅不是居住的,是有人来见时,先在此等候一下,然后等着去通报。厅后是正房大院,这才是住家,是贾母的住家院子。中国古代的建筑通常有两个专有名词,一个叫'间',一个叫'进'。横向张开的叫'间',纵向往后延伸的叫'进'。这时,林黛玉已经进到贾母的内院了,看到两边是厢房,走廊底下挂着很多鸟笼,里面养着一些珍贵的禽鸟,有会学人讲话的鹦哥,有会叫的画眉等。'台阶之上,坐着几个穿红着绿的丫头,一见他们来了,便忙都笑迎上来,说:'刚才老太太还念呢,可巧就来了。''这些丫头一看见黛玉和扶着她的老妈子进来,就立刻迎上来,说贾母刚才还在念叨,这说明贾母对黛玉的牵挂。'于是三四人争着打起帘子,一面听得人回话:'林姑娘到了。''
'黛玉方进入房时,只见两个人搀着一位鬓发如银的老母迎上来,黛玉便知是他外祖母。方欲拜见时,早被他外祖母一把搂入怀中,'心肝儿肉'叫着哭起来。''心肝儿肉'是老人家最喜欢叫孩子的语言。我们在这里看到贾母那种心痛的感觉。她此刻见到的不仅是黛玉,也是她的女儿贾敏。她在这里疼的、哭出来的其实是对女儿和外孙女很复杂的感情。这个贾母就是冷子兴所说的史氏太君--贾赦和贾政的母亲。因为她是这个家族里面地位最高的长辈,她就向黛玉一一介绍家里的人。她介绍的第一个人是黛玉的大舅母,就是贾赦的太太,邢夫人。第二个是贾政的太太,黛玉的二舅母--王夫人--王子腾的妹妹,也是王熙凤的姑母。第三个介绍的是'先珠大哥的媳妇珠大嫂子'。贾宝玉有一个哥哥叫贾珠,二十岁就死掉了,这里用'先'这个字。我们讲先父先母,就是已经死掉的父亲母亲。珠大哥的太太叫李纨。李纨是一个最有德行的女子,从儒家的道德讲,丈夫死了以后,她一直守寡,把孩子带大,从来不惹是非,每天做针线,是一个典型的传统女性。在十二金钗里面,她代表一种妇德。'黛玉一一拜见过。贾母又说:'请姑娘们来,今日远客才来,可以不必上学去了。''这些姐妹们是谁?就是贾赦和贾政的女儿。
贾家有四个女儿,元春、迎春、探春、惜春。元春已经嫁到皇宫里做贵妃了,一定是不在这里的。贾母介绍了三个姐妹,也就是迎春、探春、惜春。第一个,迎春:'肌肤微丰,合中身材,腮凝新荔,鼻腻鹅脂,温柔沉默,观之可亲。'迎春很老实,性情温柔,人家叫她'二木头'。第二个,探春:'削肩细腰,长挑身材,鸭蛋脸面,俊眼修眉,顾盼神飞,文采精华,见之忘俗。'探春是几个姐妹当中最聪明、最有才干的,有一段时间大观园就是由她来管。第三个就是惜春,她还是很小的小女孩,不到十岁。说'身材未足,形容尚小',八个字就讲完了。这是贾家三个女孩的状况,她们的钗环裙袄全是一样,是黛玉的表姐妹。'黛玉忙起身迎上来见礼,互相厮认过。'
她们坐下来后开始喝茶,贾母重新问黛玉,你妈妈怎么生的病,生病的时候状况怎么样,当时吃什么药,请哪些医生,后来怎么发丧,黛玉一一向外祖母报告。讲着讲着贾母不免又伤感起来:'我这些儿女,所疼者独有你母,今日一旦先舍我而去,连面不能一见,今见了你,我怎不伤心!'在这里,越发看出贾母把对女儿的心疼转移到了黛玉身上。于是,两个人又哭起来,众人忙都宽慰解释,劝止住了。'众人见黛玉年貌虽小,其举止言谈不俗,身体面庞虽怯弱不胜,却有一段自然风流态度。'从一出场,都是黛玉在看大家,现在要从大家的角度来看黛玉。可还不是描述她长得如何,而是说她的病。大家也觉得她有不足之症。从中医角度讲,'不足'就是有点虚弱。就问黛玉平常吃什么药,怎么不找医生赶快医好。那黛玉就说:'我自来是如此,从会吃饮食时便吃药,到今日未断,请了多少名医修方配药,皆不见效。'这似乎是在讲生理上的病,下面紧接着就讲到心理上的病。她说:'那一年,我才三岁时,听得说来了一个癞头和尚,说要化我去出家,我父母因不从他。'和尚就说,你舍不得她,只怕她的病一生都不能好。这个和尚又讲了最有趣的也很奇怪的话,说:'若要好时,除非从此以后总不许见哭声。'更有趣的是,'除父母之外,凡有外姓亲友之人,概不见,方可平安了此一世。'而偏偏她妈妈去世,她一定要投靠贾家,这又等于是说她的病不会好了,最后也注定会死在贾家。作者一直在玩一种写实与非写实交错的游戏,讲到林黛玉说吃什么药是写实的,接下来又说她不能听哭声,变成非写实的。当黛玉说到吃'人参养荣丸',又变成真实的病了。'人参养荣丸'是一种补药。贾母听了以后很高兴,说正好这里也配丸药呢,就命令多配一料。
接下来王熙凤要出场了。王熙凤出场,人未出来,声音先到。'一语未了,只听后院中有人笑声,说:'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这是王熙凤的声音。请注意,她是从后院进来的,刚才迎春、探春她们都是从正门进来的。因为王熙凤在管家,她住的后院直通贾母后房。可见王熙凤身份的特殊。这里要特别解释一下,按满族家庭的习惯,一般是刚刚嫁进来的媳妇管家,叫做少奶奶。王熙凤当年结婚嫁进来时也就十七岁左右,管三百口的人家,管得非常好,贾母就把全部权力交给了她。听到王熙凤的声音,这个时候,黛玉感觉很奇怪,她在想:'这些人个个皆敛声屏气,恭肃严整如此,这来者系谁,这样放诞无礼?''心下想时,只见一群媳妇丫环围拥着一个人,从后房门进来。'王熙凤出场了。传统戏剧里,人物一出场,演员有一个架势和眼神,整个场子就会静下来,这叫亮相。王熙凤这么一个爱出风头的女孩子的亮相,一定会被描写得非常精彩。一大堆的媳妇丫环围拥着一个人,仿佛众星拱月一般衬托着王熙凤出来了。
王熙凤跟三位小姐的打扮很不一样,小说里写她'彩绣辉煌,恍若神妃仙子'。只见王熙凤'头上戴着金丝八宝攒珠髻,绾着朝陽五凤挂珠钗'。朝陽五凤,是说一个女人头上插一个钗,这个钗分出五个头,每一个头都是一个凤的嘴巴,衔着一串垂下来的珠子,一走动就会摇晃。再看颈部,'项下戴着赤金盘螭璎珞圈'。璎珞,是一种珠宝,镶在黄金面板上。项圈通常是一个很宽的黄金做的板状东西,上面镶珠宝,这叫项圈。'赤金盘螭璎珞圈',就是有点发红的黄金,上面打出了小的龙纹,龙纹上再镶上璎珞的项圈。再往下看:'裙边系着豆绿宫绦双鱼比目玫瑰佩;身上穿着缕金百蝶穿花大红洋缎穿福袄,外罩五彩刻丝石青银鼠褂;下罩翡翠撒花洋绉裙。'她腰上系着一个豆绿色的宫绦,也就是中国结。这个宫绦是跟玫瑰石的玉佩打在一起的,玉佩上面是双鱼配件。王熙凤一出场,头上、身上所有的配件充满了颜色,颜色的主调是金色、红色、蓝色、绿色,这几种颜色全部是原色,给人很浓烈的感觉。黛玉的身上没有颜色,而王熙凤身上色彩斑斓,而且有发亮的感觉。一个珠光宝气、很敢表现自己的人忽然登场。与林黛玉一切气息都是收敛的相反,王熙凤一切东西都是外放的、闪烁的。除了衣服以外,作者也描写了王熙凤的长相。说她:'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騷。'眼睛是有点往上吊的很精明的眼睛,眉毛细细的。'身量苗条,体格风騷',这里用到的字都比较感官,就是有一点性感的女性。'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含春'是说长得很喜气,贾母特别喜欢王熙凤,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她到哪里都很热闹,大家会很开心。
王熙凤出场后,黛玉不知道她是谁,只觉得这个人地位非同小可,便赶快站起来要拜见,可是又不知道怎么称呼。贾母就开玩笑地说:'你不认得他,他是我们这里有名的一个泼皮破落户儿,南省俗谓作'辣子',你只叫他'凤辣子'就是了。'贾母这里忽然讲开玩笑讲什么'泼皮破落户儿',这说明贾母特别疼王熙凤。黛玉当然不敢叫她'凤辣子',那是很不礼貌的,她也知道贾母在开玩笑,可是她更加不知道该怎么称呼了。旁边的人就赶快打圆场,告诉她这是琏嫂子。王熙凤的丈夫贾琏,是贾宝玉的堂兄弟,比林黛玉大,所以她应该叫王熙凤嫂子。'黛玉虽不认识,曾听见母亲说过,大舅贾赦之子贾琏,娶的就是二舅母王氏之内侄女,自幼假充男儿教养的,学名王熙凤。'这里讲出了家族的关系,贾政的太太是王子腾的妹妹,也就是王夫人。王夫人的内侄女就是王熙凤,两代联姻,亲上加亲。
黛玉就赶快见礼,以嫂相称。'这熙凤携着黛玉的手,上下细细的打量了一会,便仍送至贾母的身边坐下。'这时候王熙凤开始讲话了,通过这一段话你就能明白为什么她会得到贾母的宠爱。她笑道:'天下真有这样标致人物,我今才算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她先赞美林黛玉长得美,接着说她的气派。其实她是在赞美贾母。紧接着我们就看到王熙凤开始演戏。她说:'只可怜我这妹妹这样命苦,怎么姑妈偏就去世了!'说着便用手帕拭泪,说哭就哭。这时,贾母来劝她说,我刚好了,你又来招我。这王熙凤听了,忙转悲为喜,说:'正是呢!我一见妹妹,一心都在他身上了,又是欢喜,又是伤心,竟忘记了老祖宗。该打,该打!'王熙凤转变得好快,一会儿哭一会儿笑。她的哭跟林黛玉的哭极不一样。林黛玉的眼泪是命里的一部分,可王熙凤的哭可以变成表演。王熙凤说,赶快把行李弄进来,打扫两间房子。这个房子不是给黛玉住的,是给黛玉的丫头和下人住的。她不敢安排黛玉住哪里。为什么?因为黛玉是贾母的心肝儿,她要等贾母安排。这时王夫人问她这个月的月钱放完了没有。以前,大户人家的家人每月都会领一点儿零用钱,叫月钱。王熙凤的回答是,月钱已放完。意思是说,如果要给黛玉的话,要从下个月开始。这表示王夫人很体恤林黛玉,可是王熙凤不能自作主张。王熙凤又特别回了一句话,说刚才带着人到后楼上找缎子,没有看到太太说的那种。她没有敢叫王夫人姑妈,叫她太太。王夫人就说,有或没有不那么要紧,重要的是要为林黛玉赶快准备一些穿的衣服。这些话其实都是讲给贾母听的。王熙凤说,她已经先料着了,只是要等太太过了目再送来。这个时候王夫人一笑,点头不语。王夫人和王熙凤,在贾母面前都把戏演得非常好。
喝完茶,吃完点心,贾母就让黛玉去见两个舅舅,这是礼节。邢夫人是贾赦的太太,她带黛玉跟大家告别,走过穿堂垂花门,然后拜见大舅。林黛玉没有见到大舅舅贾赦,他要让一个人传话,'一时人来回说:'老爷说了:'连日身子不好,见了姑娘,彼此倒伤心,暂且不忍相见。''''劝姑娘不要伤心想家,跟着老太太和舅母,是同家里一样,姊妹们虽拙,大家一处伴着,亦可以解些烦闷。'姐妹们就是讲迎春、探春、惜春。'或有委屈之处,只管说得,不要外道才是。'让林黛玉不要见外。
然后黛玉就告辞了。到了贾政这边,描写就比较细了。黛玉刚才进荣国府,只是到了贾母的院里,没有到贾政的院里。贾政是工部员外郎,是真正的大官。官家的气派在这里表现得很充分。贾政的家比贾母处不同:'一条大甬路,直接出大门的。'如果有高官来的话,直接走这个大门进来。进入堂屋,黛玉看到了什么?'抬头迎面先看见一个赤金九龙青地大匾,上写着斗大三个字,是'荣禧堂',后有一行小字,是'某年月日,书赐荣国公贾源',又有'万岁宸翰之宝'。'盖有皇帝印章的匾,是皇帝赐给荣国公贾源的,这里曾是荣国公办公的地方,乃荣国府的正房。黛玉又看到'大紫檀雕螭案上,设着三尺来高青绿古铜鼎,悬着待漏随朝墨龙大画,一边是金蜼彝,一边是玻璃。地下两溜十六张楠木交椅,又有一副对联,乃是乌木联牌,镶着錾银字迹,道是:座上珠玑昭日月,堂前黼黻焕云霞。'对联意思说,能够坐在这个房间里的人,头上都有珠玑的官帽,像太陽月亮一样闪亮,礼服上华美的花纹像云霞一样闪动。'下面一行小字,道是:'同乡世教弟勋袭东安郡王穆莳拜手书'',是东安郡王写的对联。'原来王夫人时常居坐宴息,亦不在正室。'一个女眷,在男性官员来的时候也要避开。王夫人住在东边的三间耳房内。透过林黛玉的眼睛,我们看到这些人居住的位置与关系。贾政招待宾客在荣禧堂,王夫人住在旁边的耳房。于是老妈妈引黛玉进东房门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