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人到中年,是个非常热的话题。与之对应的是失业,养家压力大,开滴滴送外卖等门槛低的工作。
听一个叔叔聊起中年以后的境遇,以前他在外地工作,那时他年轻会做人,懂得与领导打好关系,还能混个轻松的小组长职位。
但后来年纪大了,以及家里原因,他回到了家乡,能选的工作只有保安或者进厂,以及送外卖等工作。
他选择了进厂,因为在这里努努力还可以挣个五六千,只是时间长,一呆就是十多个小时。
这样至少,每年还能存下些钱以帮衬儿子。
而选择保安,每个月是固定的死工资,多是两三千的岗位。如果只是自己,这点钱也尚可,但还想帮衬孩子就难了。
人到中年,普通人不得不面对一个很现实的问题:多是用时间和体力换钱,不论是男性还是女性。
其实,从经济效果上考量,中年以后还用时间和体力换钱,是不划算的。因为其体力和精力在逐年下降。
相对来说,想要获取更高收益,自然是通过投资、创业或者咨询等方式。
但一个普通人如何改变这个困境呢?
在《天道》中,刘冰、叶晓明等人向我们展示了改变的方法:结交贵人,参与投资。
他们通过搭上丁元英这条线,与其合作,出钱投资格律诗这个创业公司。
虽然,后来他们因为个人的眼界和格局问题而退出了,但这条路却是对的。
身边一个亲戚,他经常在当地的车友群混,故认识了几个相对有钱的车友。开车遛圈,吃饭出去玩,熟了以后,这些人聚在一起就商量一起做点什么。
后来一致决定合伙开个饭店,于是,有钱的多出点钱,这个亲戚没那么多钱,就多出力,多做事。
这只是这个亲戚这些年折腾过的一个小店,因为他圈子大,认识不同的人,也总有人带他玩,一起合伙创业。
人到中年,更应该考虑如何提升自己的技能、拓展人脉等方式来增加自己的经济保障和稳定性,以期更长远。
如果不能走贵人这条路,那么可以考虑另外一条路。
中年以后,如果没有特别大的经济压力,应该多考虑个人成长和满足感,从事更符合自己兴趣和价值观的工作或活动。
找到适合自己的领域,而后投入时间,成为该领域的专业人士。
《刻意练习》中提到,只要用正确的方法,普通人经过练习,也可以成为专家。
“‘天才’都是通过大量的刻意练习得来的。”“成功是刻意练习的果实, 凝聚了无数汗水和坚持。”
之前做直播时,认识一个六十多岁的姐姐。她就是到了中年后,忽然意识到健康的重要性,于是开始健身。
而健身后,她明显感觉到自己的身体变化,不仅是身体线条变紧实,还有精神气的变化。
故她爱上了健身,一坚持就是十多年,以至于她在花甲之年还有马甲线,羡煞众人。
她做健身博主,每天早上健身时跟粉丝们分享自己的健身过程,顺便也卖卖货,也能接咨询。
做喜欢的事,顺便赚钱,不是年轻人的专利,人到中年也可以。人不必迫于生活,出卖自己的时间或者体力。
就像埃隆·马斯克的母亲梅耶,都说模特吃青春饭,但她头发花白,也还活跃在模特场上。那一头银发,正是她独特的标志,也是观众喜欢的存在。
记住:无论男女,人到中年以后,没有特殊经济困难,不要用时间和体力换钱,这是非常愚蠢的做法,目光短浅,而且也赚不到什么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