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时间,方方面面各种各样的事情砸在我面前,让我很郁闷。
我清楚的看到了自己的不足,幼稚,理想化,偏执,自己掌控不了的情绪,还有我故意对周围人造成伤害的心理。这些种种让我恐惧我自己,也让我嫌弃自己。
我想收拾下自己的内心,对种种问题归归类,找找源头和解决的办法。
工作久了,丢掉了自己原本熟悉的东西,原来的我写一些随笔是很流畅的,一气呵成,文脉通达。
可现在我坐在电脑前,每一行字中间艰涩的停顿让我意识到,我已经不是以前的那个能够把自己的想法一气完整表达出来的我了。
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我的工作是写各种各样的工作材料,上班以后每天有意无意的训练自己公文写作的方式,导致现在看到一篇文档总是下意识的要先立意、再组织结构,每一个想法出来总要先把为了什么,要做好什么思考一遍。以前哪里会有这样的意识呢,完全是想到哪里写到哪里,反而会更畅快。
这是工作带给我的变化。让我无法顺利表达自己想法的另外一个原因,是我学会了隐藏。
这样说我自己都觉得有些言过于实,觉得是自己偏执的思维开始主导,又把事情往最坏的境地想。
我的工作环境如果跟其他地方的所谓生存法则比起来,更像是一个小的工作室。大家年龄相仿,兴趣爱好相当,共同话题一致,更像是一群朋友聚在了一起,相处的其乐融融。
我很喜欢这样的环境,同时i我也很珍惜。都说永远不要把同事当朋友去处,我也在时刻提醒自己,可在这样的环境里,很难不和他们相处成朋友。每一个人我都很喜欢。
初到时,他们很照顾我。工作中遇到困难,他们都很乐意帮忙的指点。碰到自己害怕的工作,说出来也会替我承担,遇到问题没有思路,大家能一起讨论做法。
这样的工作环境让我感到幸运。
这一段文字我敲的很流畅,说明这确实是自己内心真实的想法。
我就在这样的环境里每天变化着。
我工作生活的地方在一个景区外的小院子里面,外面是一条公路,一旁的柳树整齐的列在河岸上。河里面的水基本上没有,越过河道上面的缓坡,山上是郁郁葱葱的植被。我尤其喜欢这排柳树,每年三月份开园来到景区,他们就在我眼前,逐渐的焕发生机。等到了四月份的时候,在他们嫩黄的颜色里走过去,阳光正好让人眯着眼,风一吹就像是走在时光里,缓慢又平和。
这条只有碎石块的河道在转弯的地方突然有了水,流向改道左手。路一旁的高岸下会开很多好看的花,不成群的野生在各种不合适拍照的地方,味道微弱的几乎闻不到。没人摘走,也没人打理,他们就这么毫无意义的胡乱长着,却偏偏和整个春李凑成最要命的一种和谐。
出去绿色的大门,有一个层次分明的小河湾。黛色的山下高矮错落的房子掩藏在风吹动的树影里。一座石板立在岁月中,就连破损都变得光滑。它看着水从茂盛的矮叶间流出来,躲过乱石,水草成片的为他们指引着方向,从分开断层的石头上落成一个瀑布,最后在自己身后畅快的跑向远处。
如果各方面都允许的话,我想一辈子都呆在这里。
想起这个地方心里忽然平静了许多,这些天各种纷杂的想法消失了片刻。
以至于到了这里,我忘记了一开始我想表达的初衷。
往上翻了翻,各种事情又在脑子里争先恐后的一闪而没。忽然不那么郁闷了,心里郁结的情绪稀释了很多。可他们依然是存在的,明天醒来,或者一会儿睡着又醒来的时候,他们还是会重重的压下来。
最近一段时间让我难受的这些事情,我很难把他们桩桩件件都列出来,因为我不能清楚的判断,是不是因他们而起。
在我这个年龄纠结是很正常的一件事情,26岁,不能再说自己是小孩,可距离大人还差着和暖。
工作以后开始自己直面问题,我以为的怎么样让我遭到迎面一砖,以前幼稚的想当然屡遭推翻,这是一种小范围的连续不断的崩塌,我并没有碰到能够剧烈到颠覆自己三观的现实。虽然这些小的事情很容易就可以想通和理解,但就是持续纠结着,让我不开心。
发了很长时间的呆,我大概弄不清楚这种状态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好像是又好像不是,到底是什么呢,这个又让我纠结的郁闷。
我到底是因为什么出现了这种郁结的情绪呢,是我太过于敏感和偏执吗。
是不是本身就没有什么,而是我想多了呢。
我究竟是怎么了。
我一开始又为什么要起惊蛰这个题目呢。
我想不通
现在是2020年3月4日 01:46:43,到这里我先把这些记下来,等再过几天,我在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