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开篇第一首诗 <愿> 中间的一段
如你远行
我愿是那路
准备了平坦
随你去到远方
~ 我喜欢这诗的感觉,是一种无比的祈愿,全诗里描述是一种默默地陪伴。
• 也许花朵落下或留在树上,是用不同的方式完成了自己。
我们所知有限,常常徒自惊恐哀伤,只是自己执迷。
~ 生活中常常不能理解别人不能按我思维的方式,经常会生气不理解。其实每个人都是有自己的思想,他在完成自己世界里面中的自己。
·下一个秋天,我们决定向深山走去吧。让自己在满山红艳前发呆,让自己辞穷,让自己画不出一笔,让自己沮丧颓唐,但是,也让自己领悟:我们看到的,其实不是色彩与光的变化,我们是在一弹指顷,看到了千千万万生死变灭,刹那间我们听到了洪荒以来自己每一次重来与离别的哭声。
·简单是不是美最基本的素质?
·我居住的岛屿在很短的时间里暴发富起来,大量物质消费涌入生活。人们的欲望被刺激,失去了选择与判断的耐心,贪婪淹没了素朴的信仰,正如同老子在两千年的告诫:“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田猎,令人心发狂“,目盲,耳聋,口爽,所有的感官被不断刺激到麻木的地步,只剩下永远无法满足的心,为填塞不完的欲望疯狂地活跃着。
·清初的画家石涛在一个心灵呆滞,到处都是框框的时代,大胆叫出"我自有我法”,他说:“纵使笔不笔,墨不墨,画不画,自有我在。”
·学习美术,从一丝不苟的基本训练,有一天要走向摆脱一切规则,有一天要走向无法无天,有一天,也许经过多少艰难之后,才会领悟;“美”,只是回来找到自己。
·如果要画,我不想画一条死去的鱼。我想画出那种气味,画出坚持在空气中不肯散去的气味。那气味四处弥漫,钻进鼻孔,扒在皮肤上,如此纠缠,如此浓烈。那气味固执不去,证明肉体真实存在过,不曾消失,也不会消失。
·那种“独与天地精神往来”的自负,那种举杯邀明月的孤独,那种在最孤独与自负时可以只与自己影子对话的坚持。
·美是不是生命艰难生存下来最后的记忆?美是不是一种心酸的自我完成,所以美使我狂喜,也使我忧伤。
·孔子对“仁”最贴切的解释,也许是“生生”吧。生命必须生长,文字这样精简,生命专一于生长的意志也单纯没有杂念。
·种子是被祝福飞离到离母体更远的地方吧!
·视觉绝望,却使人领悟:我们自豪自大的视觉,还有多少看不见的东西。
·政治的自由,使人从牢狱迫害里走出来。经济的自由,使人从贫穷饥饿里走出来。社会的自由,使人从阶级里走出来。伦理的自由,使人从宗教家族的禁忌了走出来。 然而,我还是不自由的。我的心灵可以是自己的牢狱。我们可以衣食无缺,但是心灵贫穷。
·我梦到自己是一只候鸟,在向南飞去的途中,梦想着南方明亮温暖的阳光。但是,不知道为什么,在南飞的途中,我变成了一片向下坠落得叶片,在秋风里浮沉。一个过路的人把我接在掌中,夹在信笺里寄给朋友。他的朋友久居南方,我因此到了那里,躲在邮件箱中,百感交集,知道长途飞来的候鸟们也都近在咫尺。
·“美”好像是心里埋藏很久的记忆,搁置在角落,连自己也忘了,却突然被触动。
·一个没有“品味”,即使财大气粗,仍然是精神上的穷人。一个社会,没有“品味”,物质越富有,精神越是困窘空虚。
·喜欢酸味大概是迷恋忧伤的开始吧。甜味变酸,好像是幸福失去之后的惆怅。
·甜味是人类最初感受到的味觉快乐吧。甜味如果是纯粹幸福的陶醉,酸味似乎多了一点忧愁。
·昂贵的“名牌”也同样可以是一种制服。用政治权利造就的“制服”和用昂贵名牌标签造就的“制服”,同样是懒于思考的结果。
·城市其实是非常寂寞的地方,每一个小小的空间,囚禁着一个人。“囚”这个字,一个框框,里面一个人,很象形的字。城市常常是我觉得是重重叠叠的“囚”,高高低低的“囚”,前前后后的“囚”,“囚”变成了城市空间的基本单元。框框里的人,想走出去,不在框框里的人,却想尽办法,想挤进框框,好像挤进框框就安全了。
·如果人生是一条路,从生到死,我希望这条路是高速公路,一通到底,快快走完吗?或者,更希望在这条路上,可以多一点迟延,多一点迂回,多一点过程,多一点停留。
·我们已经忘了,“缓慢”也是一种速度,“迂回”,“婉转”也是一种抵达的方式。
·许多生命中的美,并不是物质,没有实际利益,但是,情动于中,留在记忆深处,久久不能忘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