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因孤独而丰盛》是《孤独三书》系列中的最后一本书。
如果有人问周国平,一个对自己的人生不负责的人会对别人的人生负责吗?答案是,不会。正如周国平所说:“一个人惟有对自己的人生负责,建立了真正属于自己的人生目标和生活信念,他才可能由之出发,自觉地选择和承担起对他人和社会的责任。正如歌德所说:‘责任就是对自己要求去做的事情有一种爱。’因为这种爱,所以尽责本身就成了生命意义的一种实现,就能从中获得心灵的满足。相反,我不能想象一个不爱人生的人怎么会爱他人和爱事业,一个在人生中随波逐流的人怎么会坚定地负起生活的责任。实际情况往往是,这样的人把尽责不是看作从外加给他的负担而勉强承受,便是看做纯粹的付出而索求回报。”或者换一种问法,一个对自己不负责任的父母,会对自己的孩子负责任吗?当然不会。通常这类父母一谈到孩子,就说起自己的付出,仿佛自己把一辈子的心血都奉献给了孩子,其实不过是为自己的惨败人生找了个借口罢了。这类父母常常没有一个生活的目标,随波逐流,喜怒无常,孩子想讨父母开心就像在玩赌博。而且父母从来不帮助孩子如何解决问题,因为他们自己都不会,也不去学习,他们只索求孩子的结果,一旦不满意,直接胖揍。因此周国平才建议孩子们一定要叛逆,只要不触碰法律,不然一辈子都被毁了。
“一个特立独行的人而又不陷于孤独,这怎么可能呢?然而,尽管孤注定孤独,仍然会感到孤独的可怕和难以忍受,上帝给了他与众不同的灵魂,却又赋予他与普通人一样的对人间温暖的需要,这正是悲剧之所在。”万事都有双刃剑,选择了什么就一定放弃了什么,既然都选择了孤独,又何必抱怨孤独的可怕与无助。关注它的果实吧。
不会独处的人生没有意义?斯托尔引用温尼考特的见解指出,那种缺乏独处能力的人,只具有“虚假的自我”,因此只是顺从而不是体验外部世界,世界对于他仅是某种必须适应的对象,而不是可以满足他的主观性的场所,这样的人生当然没有意义。
“做事有两种境界。一种是功利的境界,事情及相关的利益是唯一的目的,于是做事时必定充满焦虑和算计;另一种是道德的境界,无论做什么事,都把精神上的收获看得重要,做事只是灵魂修炼和完善的手段,真正的目的是做人。正因为如此,做事时反而有了一种从容的心态和博大的气象。”我感同身受,这是我写简书的原因之一。当初创业时,因为时间紧迫,我焦虑,出了差错,适得其反,创业失败,失败前的那一周,我痛不欲生,因为太过焦虑,很多事情连做都还没开始做。而今天我考清华,不太在意那个分数目标,而是在意当下生活,我把考清华当做了一场修行,灵魂的升华更重要,反而不焦虑,且适得其愿。
时间可贵,一个功利目标无论再大,在人生的长河中也都不值一提,周国平说过:“不向时间争分夺秒,不让我的人生成为争分夺秒的战场,这反而使得我的每一个当下都完好无损。”目标价值不是在理论上,不是让你争分夺秒,而是在实践上,是为了让你当下有一个好的状态。
时间匆匆,生命可贵。不论暴风雨持续了多久,我们都应珍惜今天的阳光。读完了哲学家周国平的孤独三书,我对人生的理念有了极大的升华。推荐阅读。